一、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课堂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自主讨论是很多学生渴望的课堂活动,它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足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保证充足的自由发挥和讨论的时间;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努力让自主讨论的作用最大化,这样才能让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尽力实现的目标。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更自主自觉地学习,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沟通也会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游刃有余,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堂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增强。例如,在遇到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学生会想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错误的答案不应立刻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反思,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解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过程时,教师提出问题:东汉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经过讨论之后给出了多种答案:一是董卓等人的暴政激化了矛盾,诸侯揭竿而起进行讨伐;二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直到曹丕篡位;三是刘备等人实力弱小,无法匡扶汉室,最终东汉走向灭亡等。通过这些答案我们能够看出,学生比较容易受文学作品的影响,主观性较强,而偏离了历史的客观性。教师将这一问题留在了课下,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小组交流总结答案。在第二节课中,学生就能总结出东汉末年中央集权走向了反面,导致宦官掌权,皇帝名存实亡;加之外戚权力过大,又适逢天灾,黄巾起义,东汉灭亡已成必然趋势。通过这一次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历史的客观性,通过主动探索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会更好,对历史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教师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普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容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改的倡导下,现代教育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方式相结合,通过创设符合本堂课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风采,既能实现教学“最优化”,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有趣。
例如,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创设出诸侯争霸的情境,在其中进行百家争鸣相关思想的讲解,将比较枯燥的文字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在方便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比,防止出现各思想的混淆,避免枯燥的背诵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我国历史的绚烂多彩,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对新鲜事物通常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地探寻事物,其中外界新鲜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关系到探求的程度。强烈的求知欲是更好地认知世界的驱动力,探究真理的同时能获取更多知识,并形成多种多样的活动。自身缺乏的知识通过实际学习得到补充,自身的知识逐渐变得更加广泛,对深层次知识的渴求也愈发强烈。充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极大地激发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愈加强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意境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也要适当地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尽量做到有难有易、难易平衡。如在教学“河姆渡、半坡居民生产状况”相关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反复看书,之后进行提问,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变得很被动,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欲望。而创设问题意境就会非常有效,“考古学家挖掘这些地方,不仅出土了很多鱼钩盆和箭头等物品,还有很多外表光滑的瓷器和石器,还惊喜地发现了麻布和稻谷等物品,在这个前提下,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地区居民当时是怎样生活的?”学生面前需要解答的是个很好的探究式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来解答,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充足的自由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要给予好问、爱学的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身的探索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就会很快地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及时指导在阅读之后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已经对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带着兴趣进行思考和理解,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动力。教师不用考虑学生主动提出各种问题的质量,只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解答和引导,保持一个正确的、和蔼的态度,不能厌烦和责怪,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体,更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就是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之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机会渐渐增多。多媒体教室是学校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爱好和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寻找自己需要的网络资源,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把控自身学习的过程,这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很好地培养。
结语
全新的自主学习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可以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指引下更好地学习知识,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有效结合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将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进步,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太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139-142.
[2]薛怡.初中历史课堂中图像史料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2021(03):152-155+146.
[3]徐长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