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张书恋

永清开放大学,河北省省廊坊市永清县,0656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重点关注,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升学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文章首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其次,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素质;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2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为国家、社会未来发展建设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素质,这样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而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是职业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众多知识点都蕴含着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学习、深入探索与研究,才能实现全方位发展目标。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一)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的正确认知

受传统职业教育影响,多数中职学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接受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学习一门手艺,只要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即可,甚至有一些学生从未想过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所以会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语文教师讲解与职业素质相关的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几乎会被其他事情所分散,还会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从不关心自己的职业素质,多数学生也完全不知道职业素质的内涵和提升价值与意义。有些学生也会认为,职业素质是需要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进行锻炼培养,在学校期间很难有效提升职业素质,所以不会配合教师顺利展开教学。这就足以说明,中职学校学生缺乏对职业素质的正确认知,不利于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1]

(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质间缺乏衔接

在中职学校中,一部分教师会将语文教学活动视为一种工作任务,一味的追求完成教学目标,满足教学要求,很少主动深入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意蕴,更不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使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职业素质被完全忽视,无形之中阻碍了学生的前进步伐。还有些教师自身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不够全面,即便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融入一些相关内容,但通常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没有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有效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也会出现偏差,脱离正向轨道。此外,语文教学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陈旧,职业素质也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展开教育,可能会存在一个案例沿用数年的现象,导致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性、有效性[2]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策略

(一)把握合适渗透契机,职业素质融入其中

中职学校学生的情况多数为中考未获取理想的分数,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继续升学深造,这些学生群体步入中职学校环境之后,或多或少会对自身学习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呈现出不自信的状态,索性持有不良态度面对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而新时期的中职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口头说教并不会对他们起任何作用,若教师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对学生进行说教,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因此,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巧妙的利用教学过程,把握合适的渗透契机,将职业素质融入其中,在无形之中向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相较于一味的说教,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中职学校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自身专业产生一定的误解和偏见,盲目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且就业前景渺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教授学生《石缝间的生命》这一课程内容时,可找准切入点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文章主要是向学生呈现出“石缝间的生命”有着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失生命的尊严,依旧可以顽强的生存下去,敢于拼搏、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围绕中心点,向学生深入的讲解每个职业和专业技能都有本身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个人发展不仅仅只在于自身专业,更重要的是个人素质与能力,以顺利展开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对职业素质形成正确认知,从而有意识的提高自身职业素质[3]

(二)基于语文教材内容,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人文知识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同时也包含着职业素质相关内容,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与解读,从而推动高质量职业素质教育顺利开展。语文学科本身就属于一门语言性学科,汉语又是学生的母语,文章内容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巧妙运用,将与之相关的职业素质实例引入其中,以潜移默化形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廉颇蔺相如传》这一课程内容时,文章主要向学生呈现了廉颇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角色,讲述了与他们之间相关的故事内容。课堂教学前期阶段,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内容,再结合相关的职业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廉颇与蔺相如在文章中的职业,了解在不同事件中人物角色的行为动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素质。在完璧归赵这一事件中,蔺相如是赵国的谋士,其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和氏璧,故事中的行为主要是维护国家的尊严与利益。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对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解分析,再相互讨论蔺相如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学生可从中发现,蔺相如在危机来临时仍不忘自身职责,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各种方式解决工作难题,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而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素质,从而有意识的自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利用语文课堂载体,形成爱岗敬业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有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很难从文章内容或教材案例中深层次理解知识内涵,或形成良好的精神。但语文教材的案例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融入其中,拉近学生与文章和案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调动所积累的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例如,教师教授学生《迎接挑战》这一课程内容时,要先带领学生全面了解文章具体呈现的内容,从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再进行知识拓展环节,可借助新东方教育事业的董事长这一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敢于迎接各项挑战的精神,使其懂得要想取得成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必须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打拼,才能有所收获。而成功的必要前提则是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爱自己的职业,不断前行、创新,才会获得最大的成功。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对其今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可通过把握合适渗透契机,职业素质融入其中、基于语文教材内容,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载体,形成爱岗敬业精神等有效策略,将职业素质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接受良好的职业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钱虎,王满槐.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J]. 学周刊, 2023, (33): 27-29.

[2]黄祎.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J]. 试题与研究, 2021, (15): 95-96.

[3]田琳.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探索 [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20, (32): 109-110. 

张书恋,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永清县,生于:1973-10,工作单位:永清开放大学,单位省市:河北省省廊坊市永清县,单位邮编:065600,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