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

国静静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00

摘要: 目的:探析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其不同病理将患者分为ICC组和HCC组,ICC组中有20例患者,HCC组中有32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并对相关影响进行观察。让两名人员对两组患者的DTI进行单独测量,以此算出DTI的相关系数(D)值、(FA)异向分数和与DWI有关的ADC值,通过测量后对两名人员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一致性,并做出比较。结果:进过分析得知,HCC组病灶边界清晰的人数较多,高于ICC组,同时HCC组邻近血管扩张的可见数量低于ICC组,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够使参数数据的有效性提高,并且促进鉴别的准确性。
关键词: 磁共振扩张量;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
DOI:10.12721/ccn.2022.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患者52例作为本次组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将其分到ICC组(20)和HCC组(30)。其中ICC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是11:9,平均年龄为(64.62±9.3);HCC组男女比例为26:6,平均(62.69±9.65)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序列扫描,在扫描检查前4h嘱咐患者禁食、水,根据临床经验常规扫描需完成以下几步,T1W1、T2W2脂肪控制、DWI、DTI。

1.3疗效判断标准

在图像处理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软件完成,让有经验的医师对弥散系数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FA、D值,并做出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则使用标准差(`X±s)代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代表。

2. 结果

2.1 HCC组病灶边界清晰的人数较多,高于ICC组,差异明显(P<0.05)

表 1 观察测量者得出相关系数的比较

72.png

2.2 HCC组邻近血管扩张的可见数量低于ICC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各参数值比较(X±s)

73.png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都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两种疾病在肝脏肿瘤中排名前两位。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侵袭性方面,肝细胞癌低于肝内胆管细胞癌[1]。在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多以手术为主,就ICC的治疗而言,其主要以切除相关病变位置为主,在切除的过程中将肝叶作为基础,当前针对该类癌症在临床中尚未出现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法,当然对于本研究涉及的两种细胞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方法。但是由于肿瘤的特异性,早期难以发现,这种情况下治疗的难度就随之增加[2]。因此,要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和诊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后期治疗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制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在此类疾病的诊断中,磁共振扩张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对相关病理和微观结构的改变进行探测,同时给出正确的参数,以此通过计算对疾病进行鉴别。本研究通过分组研究表明,HCC组病灶边界清晰的人数较多,高于ICC组,同时HCC组邻近血管扩张的可见数量低于ICC组,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够使参数数据的有效性提高,并且促进鉴别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利娜.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瘤[D].安徽医科大学,2018.

[2]张刚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