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思政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师应该采取讲、授、示、范等方式,以此促进思政与语文融合目标的落实。授课环节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创设更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让思政教育有预而为。将语文教学目标作用到课堂中,最终站在更宏观的视角,优化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分析
对教育价值进行深度分析,可以提升教师对策略探究的关注度。基于此,下述内容侧重三点进行详细总结。第一,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应该融合,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多维度目标的落实。此时课堂教学时重要的落实手段,教师应该重视语文与思政融合的价值[1]。第二,中职语文课程完善的契机。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突出。中职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体现课程完成的效果,通过思政教育融合,丰富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三,能力素养培植的途径。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思政更需要重视意识的引领,同时实现综合能力的强化。以教学融合为途径,让思政育人有方法可依、有章程可循。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策略
(一)立足整体,发挥语文教学思政效力
关注语文与思政融合的整体方案,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开阔视野。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关注学生意识形态的强化,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有思维、有素养的全面发展型职业人才。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入手点,在教师不断开阔语文课程思政视野的过程中,将两者融合方案深度落实到课堂上[2]。其次,教师应提升境界。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始终时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此时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理念中融入思政教 学理念。将语文教学的育人效果提升一个维度,展现思政与语文融合的价值。
教学案例一,某次语文课上,笔者为学生讲到邓稼先先生,为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政效力,本课教学重点如下。笔者在智能教学助手上为学生展示两幅图片,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场景吗”,此时学生不明所以,笔者说到“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以此作为导学重点,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思,“如果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倒,我们应该像邓稼先先生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即使我们现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听讲,但依然无法磨灭我们的热血”。最终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完成本课学习实现求知欲望的强化。
(二)理清重点,突出三维目标思政要求
教学目标应该成为语文与思政融合的保障条件,授课之前教师重视教学目标的革新设计,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首先,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构思。以拓宽思政前景为重点,在此部分目标构思中,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课时教学与思政育人。其次,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过程是课堂教学,方法是如何让学生完成课时学习后提升思政意识。此时教师应该重视思政指导,充分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3]。最后,完善价值观念目标的升级。该目标往往容易被忽视,语文与思政融合视域下,该目标更应该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
教学案例二,某次中职语文课上,笔者讲到《黄河颂》一课,为保证课堂授课效果,笔者在备课环节理清重点,并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如下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此培植对爱国诗歌的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资源引入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能体会到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最终完成本课学习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强化。为落实该目标,笔者借助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感染学生,并在课上开展黄河诗歌朗诵比拼等主题活动,让黄河文化、黄河诗歌、黄河故事等成为思政重点,以主题的形式带领学生整体学习,让学生建立语文与思政的深刻体会。
(三)转变方式,充分利 用语文思政资源
中职语文课堂上需要更广泛的思政资源,基于此,下述内容对此进行详细总结。第一,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资源。深潜中职语文教材可发现,其内部包含的思政资源往往是隐性存在的,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涵价值,以此作为重要的思维资源进行深度学习。第二,科学拓宽语文教学的思政范本。此时教师应该充当榜样范本,以自身示范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育人的价值。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延伸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将思政这个大道理为学生讲明白、讲透彻。第三,综合探究语文与思政的融合元素。德育内容、家国情怀、社会热点、历史题材等等均是课堂教学的新元素。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应以此为思政探究的重点,让学生深刻体会思政对自身意识促进的积极作用。
教学案例三,中职语文课上,为让学生深刻体会科技力量,笔者为学生重点讲解太空一日该篇文章,以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完成文本学习后强化探索精神。课上笔者对学生提问“杨利伟所乘坐的是神州几号飞船”,此时笔者在PPT上为学生展示,学生回答“五号”,笔者继续追问“那二零二一年我国又发射了神州几号”,在得到学生回答后,笔者对学生说“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祖国实力进步的缩影,今后我们应该学习中国航天人身上的精神,从我们做起,强化对祖国与科学的热爱”。无论任何时期家国情怀均是思政、语文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建立家国情怀这种“大爱”意识,体现思政教育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是说说而已,应是全方位落实到中职教学工作中。科学利用语文教学拓宽思政渗透途径,关注师生共同进步,进而体现课程思政价值。未来中职语文教学,应该以大思政作为关注点,重视语文教学目标、资源的升级,坚定不移落实语文与思政的融合。最终让思政入心、入脑,全面促进语文教学价值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尹敏.探索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试题与研究,2022(27):188-190.
[2]刘海燕.“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初探[J].学苑教育,2022(25):47-48+51.
[3]隋晓华.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识与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2(3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