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对物理缺乏兴趣,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难以对物理产生兴趣。在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缺乏创新,学生容易对物理产生厌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物理认知固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只有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有许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进程,往往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的全面性和趣味性难以兼顾。教师在教学前,往往会制定教学计划,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每一节课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学内容有哪些,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内容。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内容,教师往往在一节课教授大量的知识,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缺少发挥的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前预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掌握新课程改革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物理教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加强对课前预习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高中物理知识更加深奥难懂,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的知识,大致了解学习内容,将自身在预习中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和学习,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白自身的问题所在,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快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例如,在“电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电压的相关内容,初步了解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并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新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高预习效果,学习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习自信,从而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增强教学互动
物理教材中含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摒弃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案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并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各种不可思议的生活现象背后,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而这些现象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难以体会物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物理枯燥无聊且难懂,不愿意学习物理,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制作成富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发现物理的学习乐趣,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加强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也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离心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突出知识的生活性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使物理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借助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正视物理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活跃、自由的氛围下探究物理知识,在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同时促进个性发展。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方式。以“原子核模型”为例,学生对原子的概念缺乏认知,为了让学生认识原子,教师要利用现代技术制作三维模型图,将原子核模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的认知,多媒体假吸引学生,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将学生带到物理的世界,让学生对微观物理充满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高中物理知识复杂多样,且具有较多的实验内容,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受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开展实验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利用互联网搜集实验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在视频中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弥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前预习;开展生活化教学,增强教学互动;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物理思维,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武刚.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2022(14).
[2] 姜伟.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的优化策略[J].女报:时尚版,2020, 000(003):P.1-1.
[3] 谯敏.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J].南北桥, 2020.
[4] 李小俊.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16):1.
[5] 陈磊.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措施探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