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陈文智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 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各民族之间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而国家之间不仅使生活背景不同,政策方针也不同,国情的差异也会导致文化的差异。由于文化的传播主要途径依赖于语言和文字,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语言又是由几个词汇相互组合,加上特定语法构成,对于词汇的理解,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针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希望给到大学教师一些建议,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 英汉词汇;文化差异; 词汇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866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词汇教学本身是一个缺乏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枯燥又乏味,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但是,词汇又是语言学习中的基本要素,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的,也有部分学生误以为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将所学词汇带入其中,即为掌握好了一门语言。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理解词汇的隐藏含义,只是停留在对词语的基础理解上,学生即使努力学会了很多词汇也无法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进行交流,同时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不理解,也会导致用词不当,在实际交流中产生误解。

一、中英文化差异使词汇表达意义不同

(一)词汇含义不同

由于中英道德观念不同,使语言之间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词汇在这一方面有着充分的体现。一些词汇已经被升华,不再只有本身含义,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附加意义,但是,由于人们的文化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和接收效果,导致语言信息传递不准确。

如同中文的“潜水”一词,如果说表述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不参与,不发言,则我们可以说他潜水了,这里的意思就不再是其本意了,而这种联想意义和本身的联系不大。又比如英语中的glass(玻璃),在中文翻译里也作为同性恋。再比如monkey(猴子),在西方文化中又具有侮辱性,而在中国则是象征着活泼聪明[1]。

(二)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

由于中英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一个词汇的理解也是有所区别,颜色在中英国家就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红色是可以代表中国的颜色,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是美好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中国红”已经名扬中外;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就是一个贬义词,如The redrules oftooth and claw 就是残暴统治,通过使用可以发现西方人民对红色的厌恶之情。而白色,在中国,白色是禁忌词,体现中国人的摒弃之情,中国会用白色来代表亲人的离世;西方人民对白色很崇尚,更为白色赋予来纯洁之意。再比如绿色,虽然绿色代表大自然的颜色,常常给人一种祥和博爱的感觉,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绿色都是生命,紫色象征着勃勃生机,寓意着新鲜,安全,希望和平,但是,中国古代对绿色却并没有什么好感,赋予绿色的都是不好的含义,像“绿帽子”在中国指自己的爱人和别的男子厮混,是不贞的象征,这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三)数字词的迥异

英国人民受民族观念的影响,西方人民认为单数更吉利,所以他们在表达一些更深程度的含义时,会在词汇后上一个一。如千恩万谢: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而中国人民则认为双数更为吉利,平时说吉祥语都会用上双数,如十全十美。再比如数字四,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认为四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谐音为“死”,而在英国神圣的数字就有four,所以四代表了吉祥和神圣。

二、目前教学中的问题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有时候感性优先,讲究人性思考,经常跳过现实,对抽象的观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而西方人则更加理性,他们注重从物质事物中去探究,寻找问题的根源。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大部分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大多还是中国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把自身固有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带入到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大多也是中国公民,所以先入为主,也会更加认可自身的思维逻辑,对老师传递出来的信息自然接受,很难站在西方人民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也导致多词汇的联想意认知片面[2]。

(二)固化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注重传统教学,尤其是在大学里,很少有老师愿意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黏稠性不高。英语课程的学习侧重于修学分,更多的是教师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传授,词汇课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掌握单词的理性含义,而很少探究其联想意义,学生被动的吸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的特殊性。部分学生甚至误以为只要词汇量不够多,掌握好短语,语法,能够把掌握的词汇组词成句,英语就拥有了不错的水平。

三、中英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一)引入西方文化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语学习的目的更加侧重于掌握这门语言的运用,而词汇则是语言交流中的重要部分。同时,语言的交流不仅是语音现象,还是中英国家之间的文化传递枢纽,所以,不同的文化也会产生理解障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和其他学科相比的特殊差异性,不仅要注重词汇的教授,也要注意文化差异的补充。平时要多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西方文化知识,在教授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背后文化的挖掘,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理解词汇的本意的同时,也能理解它的引申义,从而带入不同的语境中。

(二)加强中西文化的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不同文化的竞赛交流,或者引入西方节日活动,比如举办圣诞节活动,万圣节活动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中国节日的习俗文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感受不同历史人文所带来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中西迥异的习惯。

只有通过自身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体会,从而促进对词汇所表达的不同语境意的理解,达到能用语言和西方人民深入沟通交流的目的。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环境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利器,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每堂课带着学生奔赴西方学习,但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活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设备,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带入,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浸其中。也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充足后,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模拟,分组pk,以游戏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这样,既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差异,同时也满足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四、结束语

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学生对词汇的内涵意义理解不够,制约着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把握,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交流障碍。因此,利用词汇提高学生对文化内涵理解的差异性也是一项重要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可能会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前期多加努力,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也能很快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也对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各类的方法,把词语的历史背景解释清楚,让学生明白英语词汇的文化渊源,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让学生能灵活地使用英语词汇来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掌握词汇并且合理使用,从而实现更好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冬芝, 李涛, 陶艳春.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1):4.[2]彭宣红, 付凤熙.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