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施工方案设计研究

刘海涛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是一项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项目。做好其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将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设计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研究背景

城乡建设用地是城市(国家)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总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推出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保护与保障“两难”困境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本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某地的一处项目拆旧区为例。该区域由于已经深入开展过移民搬迁工程,大部分居民已搬迁,造成大面积废弃地。拆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废弃砖瓦厂土地闲置、浪费严重,而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进行,有利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符合当地土地整治整体发展规划。随着项目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目前现有的土地利用情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该增加挂项目的实施能为项目区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部署。

该增减挂项目复垦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地形地貌条件,项目区所在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多丘陵沟壑,南部较为平缓,地面坡度小于25°,能够满足大面积机械化耕种要求。(2)土壤条件项目区所在的耀州区共有6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主要土类为褐土、黑垆土、嵝土、淤土、黄土、红土。耕作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潜在肥力高,土地复垦为耕地的土壤条件好。(3)光热条件,项目所在的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2356.6小时,年均降水量554.5毫米,年均气温8.4C-12.3C,平均无霜期206-228天。项目区日照充足,满足农作物生长期内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4)耕作便利程度,项目区距离成片耕作区较近,基本上与现有的耕作区能够成片,满足大面积机械化耕做要求。临近耕作区内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为能跟便捷的成片耕作,个别项目区还需要铺设少量田间道路,及灌排水渠。整体增减挂项目实施条件较为理想,是很好的设计研究案例。

2总体设计思路

项目拆旧区复垦整理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清理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废旧宅房屋、土坯房、地坑窑、周边围墙等,清理旧宅基地、院内果树林木、砍除荒草、去除杂物。同时及时清理废弃尾矿,对废弃的残渣和堆积物进行外运,合理处置。

平整地块、回填耕作层。首先去除旧宅基地地基和废弃尾矿破坏的土层,进行翻挖,然后深挖去除底层废土,再回填耕作土壤后平整;对于低凹的地坑窑则采用挖方土壤或拆除旧宅废弃建筑材料回填,再回填耕作土壤后平整。耕作土壤厚度在40cm以上,达到耕作要求。

以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为基础,对拆旧区田、水、路、林的综合规划布局,筑埂、修沟、铺建生产路、翻松耕作土壤,培肥等,对复垦后田块进行规整,并与周边地块进行合并整理。

3整理标准

拆旧地块整理复垦标准为:项目区整理复垦后拆旧地块的新增耕地田面平整,土壤中无基石、无残渣和砂石砾,土层深厚,土层厚度平均达到40cm以上,有机质含量高,且地块连接成片,水利工程配套齐全,做到旱涝保收,适宜农作物生长。

废旧宅基地复垦整理后主要为两大类土地,一类为耕地,一类为其他农用地。两种类型整理的质量要求也不一致,(1)复垦为耕地质量要求项目区主要复垦为旱地,根据《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中规定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本次复垦的主要控制指标如下:1)坡度:标准要求“旱地田面坡度不宜超过15°,本项目区因原为旧农村宅基地,地势较平坦,要求复垦后田面坡度不超过6°。2)土壤质量:有效土层厚度大于等于0.4m,土壤容重小于等于1.45g/cm3,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砾石含量小于等于20%,土壤pH值6.5-8.5,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0.5%。3)生产力水平:五年后达到周边地区同等土地利用类型水平。

(2)复垦为其他农用地质量要求,本项目复垦的其他农用地类型主要为田坎和农村道路。1)田坎布置标准。结合项目区地形及土地平整工程确定项目区田坎的布局,田坎顶宽0.3m,底宽0.9m,外坡比为1:0.2,田坎为干砌石砌筑,采用8cm厚C15砼压顶。 2)农村道路质量标准。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比田面高出0.3m,路宽宜为4m,以砂砾石路面为主。

4工程内容

4.1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拆旧区地表构筑物渣土清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先选择填埋拆旧区附近的荒沟和荒坡。渣土垃圾清理后,对项目区内田块与周边地块进行连片完全平整,将较为独立的村庄单独作为一个平整单元,相互邻近的地块则组合为一个平整单元,合理分配土方量,就近平衡挖填土方量,平整后土层自然沉实厚度不少于40cm。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及农田灌溉要求,按“田成方、垄成行”的原则布设,项目区田块平整度标准为田块内高差在+3cm或-3cm以内。对新增耕地实施土壤改良措施,深翻土层,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满足农作物对土壤性状和养分的要求。

4.2田块布置

本着经济、省工、省料、占地少、安全稳固、便于耕作的原则,确定坎型、台面宽度和田坎高度。田块布设顺山坡地形,沿等高线划分田块,大夸就势,小弯取直,并本着经济、省工、省料的原则布设梯田田块。项目区结合自然地形,考虑作物种植与排序方向,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操作以及与其它工程规划相配套,通过实现农田网络化、土壤保水、保肥、通气性良好。项目区整理复垦后田块长度一般为50m-100m,宽度主要控制在10m-30m,面积主要控制在0.05-0.30hm2左右。

4.3田间道路工程

按照方便田间作业、节约耕地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内已有的耕地,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项目区交通运输用地的布局主要是为了满足区内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新修部分道路。

4.4环境保护工程

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沿维修田间道、规划田间道两侧营造防护林带,以增强项目区的景观效应。树种选取有利于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经济林木品种。

5 结论

本文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整理标准,从土地平整、田块布置、田间道路设计、环境保护方面系统介绍了设计思路。增减挂项目设计总体上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结合当地城乡规划的整体需求,将设计工作做实做细。

参考文献

[1]杨龙.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255-257,260.

[2] 魏家豪,金杰.基于CiteSpace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J]. 安徽农业通报,2021,27(07):105-109.

[3] 李立平.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发展及创新研究[J]. 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