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管理路径探索

解延隆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期。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职业素养对高职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有培养路径的不足。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普遍重视职业素养但实际培养效果不佳,且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机制不健全。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整合型管理路径框架,包含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动态评价系统和个性化职业规划四个层面。通过这一路径,旨在推动高职教育更贴合市场需求,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管理路径探索
DOI:10.12721/ccn.2024.1572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它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但在最近,有一些因素让高职教育面临了挑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帮助学生建立好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但目前的高职教育在培养职业素养上存在问题,比如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态度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距,以及学校、企业和学生一起参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还不完善。这些都是防碍高职教育发展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对此,本文看重研究和管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希望通过改进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好的评价系统和职业规划,以帮助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好的发展。

1、现状分析与问题提出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重要性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1]。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较高,普遍认为这是他们在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实际的培养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表现在几个方面[2]。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导致素养培养呈现出功利性和应试性倾向。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普遍问题,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者,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缺乏真实的职业锻炼机会。学生个体意识淡薄,缺乏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造成职业素养培养效果打折扣。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多样化,仅有专业知识的技能已不能满足职场的要求。职业素养作为一种软实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等多方面要素,对于学生成为优秀职业人才至关重要。只有具备坚实的职业素养,高职学生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1.2 现有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的问题及不足

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现有的培养路径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有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学校一方面缺乏深入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往往无法有效地参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导致培养过程断层化。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完整的职业素养框架,难以在求职和职场中脱颖而出[3]

现有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学校通常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标准,忽视了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由于学生背景、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各异,同一种培养路径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缺乏个性化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了整体培养效果。

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存在理论化、非系统性和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和不足。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需要建立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培养路径,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的全方位、连续性和个性化。

2、整合型管理路径框架的提出

2.1 教育体系的完善

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亟需教育体系的完善。应加强职业素养相关课程的设置,将其纳入学生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强调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并提升职业素养。学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他们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职业素养的兴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教育体系还需建立健全的职业素养评估机制。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实习表现、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和培养方向。教育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强化实习环节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除此之外,教育体系的完善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学校可以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开展双向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教育体系的完善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健全的评估机制、强化的实习管理和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学生才能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2.2 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强化

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所学内容符合实际岗位要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素养培养计划,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挑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学校-企业联合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也是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双向沟通的机制,确保双方对学生培养目标和标准有一致的认知。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学评估,从而更好地贴合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企业也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建议,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匹配性。

除此之外,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共同推动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定期跟踪评估机制,对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强化,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岗位要求的职业培养环境,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增强竞争力,为其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本次研究通过深入洞察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对职业素养对于高职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现有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揭示了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整合性的管理路径框架,为高职教育的垂直和横向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提供了新的实施策略。然而,该管理路径框架能否在实际操作中取得预期效果,还需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充分实践和反馈。可以预见的是,将这四个层面融入到职业素养培养中,能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有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实质性的改进和转型。

参考文献

[1]邵华杜倩.职业教育变革中高职院校知识管理路径探索[J].黑龙江科学,2022,13(05):89-90.

[2]郑建国.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9,(15):47-47.

[3]庄百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