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云南昭通30mm重冰区新建220kV输变电工程220kV进出线专业配合的分析

李强 杨炽梁 丁曜恒

云南红河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省蒙自市,661100

摘要: 以国家、行业、企业的相关重覆冰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结合新建的220kV输变电进出线的专业配合研究,在30mm重覆冰地区新建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构架选型,及输电线路规划出线、杆塔选用等专业相互配合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 重覆冰;输变电;新建;专业配合
DOI:10.12721/ccn.2022.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0 引言

220kV输电线路在该地区是系统中各厂、站重要的联络线,新建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主变容量最终为3×180MVA,220kV出线4回110kV出线最终12回,变电站位于30mm重冰区变、输电专业进出线的合理配合,对项目建设中节约土地、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投资有显著的作用,同时也能满足后期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笔者结合在云南昭通镇雄县位于1885m高海拔、30mm重冰区新建的一项220kV输变电工程220kV进出线规划专业配合进行分析介绍。

1 专业配合的主要问题

1.1 变电场地的布置

受国土空间规划及变电站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很多地方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进出线配合不当,会引起电气间隙不满足规程要求,影响总体的出线相互占用通道、通道变窄。

1.2 专业配合

线路专业终端采用水平排列的杆塔,横担很宽一般会约有20m的宽度,变电和线路专业若不进行密切和有效的技术配合,会造成其它间隔出线困难。

2 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2.1 安全性

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要求。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以及《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352-2018中第5节配电装置的型式与布置,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修正按照2000米海拔。如下表1

表1 220kV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

截图1.png

输电线路的最小间隙要求。根据《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GB50545-2010)规定的间隙要求,及《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要求相关公式,如式(1)所示。

 JIETU2.png(1)

式中:m=1;

经计算绝缘间隙海拔1000m时应较0m海拔时增加U(PH1000)/U(P0)=1.13倍,绝缘间隙海拔2000m计算时应增加U(PH2000)/U(P0)=1.28倍。海拔2000m较1000m绝缘间隙应增加1.13倍,故高海拔修正后输电线路带电部分与接地构件的最小间隙,如下表2

表2

截图3.png

配电装置与架空线路配合的最小间隙按2200mm控制。

结构方面要求。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高压配电装置相关计算)及《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规程》(DL/T5457-2012)规定,各电压进出线对构架垂直线允许的偏角值控制在10度左右,终端塔转角控制在30度以内;220kV构架最大使用张力导线按每相800~1000kg,地线张力按每相400~500kg控制。

2.2 典型设计

常规变电站出线构架。依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V2.1》常规地区220kV变电站标准设计。220kV配电装置进出线挂点的相间距为4米,设备相间距为3.5米。进出线门型构架高度15米,分段间隔宽度22米,其余间隔宽度13米。变压器间隔构架高度15米,宽13米。暂无30mm重覆冰区的典型模块。

4.png 

图1:220kV局部出线平面

3 专业配合原则

3.1 基本要求

安全方面。满足配电装置、输电线路最小安全净距,满足配合的电气安全距离要求;构架和终端杆塔受力、结构设计合理、可靠;

政策方面。变电站布置尽量紧凑节约土地;出线合理节约通道资源。

技术方面。适应性好能够满足本期及远期线路不同项目的接入要求,出线方便合理投资省。

运行方面.设计合理满足冰期输变电设施设备的脱冰、融冰融冰时的运行要求,日常运行维护方便。

3.2 专业的配合基础条件

在配合方面应以线路的专业要求为基础,开展配合,线路专业的基础重冰规程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开展配合,如下:

因水平排列方式结构较好,在重冰区的杆塔设计中一直使用,故仅考虑水平排列方式的电气间隙,在校核覆冰工况、脱冰舞动跳跃、风偏下的电气间隙后,减小相间距离。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440-2009)中第10.0.2条、第11.0.1规定:“可较《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导线水平间距要求值加大5%-15%”。1000m海拔以下的水平线间距,如式(2)所示

5.png         (2)

式中:Lk为悬垂串长,m;fc为弧垂,m;L为线路档距,m;

g为计算比载,N/(m·mm2);σ0为计算应力,N/mm2。

按设计计算2000m高海拔较上述增加15%的距离。其中:2000m高海拔Li悬垂绝缘子串220kV为16片串长3.02m;

按运行及设计经验导地线档距在大于一定值后,防断股和断线能力较差,故推荐重冰区的档距在300m以下,有较好的防断线和断股能力。220kV导线采用JLHA1/G1A-400/50钢芯铝合金绞线弧垂K值为1.263×10-4,弧垂为11.4m.故杆塔水平距离的D需不小于4.2m,重冰区增大15%后不小于4.83m。

考虑‘重冰区导线与地线间的水平偏移2.5m’,为7.33m;考虑终端转角不大于30°,增加1.05倍;考虑增加带电作业活动范围不小于0.5m/相。故终端塔单侧横担宽不小于9.7米。终端塔塔头规划布置方式,如下图2

 JIETU4.png

图2:终端塔规划布置

4 配合分析

如下如所示,以a0间隔中心o为起点,按出线间隔顺序由a0至an布置,线路间距不小于最大风偏4米(计算时再加1米跳线风偏),构件边线距构架边距不小于2.5米,出线档距一般控制在60m左右,为减小配合难度构架按d1和d2两种不等宽构架组合,分析线路与变电进出线配合的相互影响。配合示意,如下图3

 截图5.png

图3:220kV出线布置示意图

构架宽度和间隔布置次序变化的影响。以下给出出线构架d1和d2宽度从13~21米的1米为级差的组合,对a0至an出线间隔与出线线路偏移角度θ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宽度构架及不同位置间隔构架,其偏移起始点o的距离为Aan,其出线偏移夹角θ利用三角关系式推算,其中i为行、j为列(同一行为间隔位置不变、构架宽度变,同一列为构架宽度不变、间隔位置变),利用mathcad计算式(3)、(4)如下:

 8.png                   (3)

式中:第一个a1间隔构架的偏移距离,dj是d1和d2不等宽构架组合的等效宽度,其中最小的组合是13m和14m为13.5m,最大的是20m和21m的为20.5m。

9.png        (4)

第i个出线出线构架,第j种不同构架宽度组合的偏移距离,计算偏移距离A,列矩阵得。

10.png 

偏移夹角θ,列矩阵式(5)得

11.png                  (5)

式中:θi.j,为第i个出线构架与第j种不同构架宽度组合的偏移角度,°;

计算,得

12.png 

及偏移夹角与构架宽度及布置顺序的关系,如下图4

13.png 

图4:偏移夹角与构架宽度及布置顺序关系图

从上可以看出:等效构架宽度从13-21米,越宽出线偏角角度越小;构架出线次序从a0至a4构架方向越往外侧,出线角度越大。

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高压配电装置相关计算,各电压进出线对构架垂直线允许的偏角值,如下表3:

表3  构架允许偏移角度

14.png

一般要求出线对构架的垂线的偏角不大于上表的允许值,如出线偏角大于上列数值,则需要采取出线挂点偏移等措施,并对其跳线的安全净距离进行校验。

4.1 结构方面因出线角度引起的受力变化

根据《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规程》(DL/T5457-2012)条文说明4.4.1最大使用张力参考值,如下表4

表4  构架允许拉力

截图6.png

单位:kg

构架出线受力分析,如下图5:

16.png 

图5:构架受力简图

水平方向拉力Fx随θ增大,其中Fx的增大对整体构架稳定极为不利,其中构架220kV导线张力按每相1000kg,地线张力按每相500kg,不同宽度出线构架和间隔水平力Fx及变化,计算式(6)如下

 17.png        (6)

式中:Fi,j平行于构架方向的导线的水平力,kN;

18.png 

水平力Fx变化引起的弯矩变化计算。根据《电力工程电气工程设计手册 电气一次部分》,220kV出线对构架横梁垂直夹角不大于:10°。本工程偏角θ增大后较允许的10°时,水平方向产生的(Fx横梁方向)弯矩增大,增加倍数为β,计算式(7)如下

19.png         (7)

经计算构架弯矩增大倍数β,得

20.png 

及偏移夹角与弯矩增大倍数的关系,如下图6

21.png 

图6:偏移夹角与弯矩增大倍数关系图

从上可以看出:构架偏角增大使水平力增大,导致构架弯矩增大,对于结构不利,稳定性较差。其中构架宽度越小增加倍数越小;间隔布置位置远离原点o,增加倍数越大。

夹角增大后的风险,一是因水平力增大后将对构架稳定不利;二是若放松拉力控制水平力增大的绝对值,则导致弧垂太大电气距离更难控制。故按设计手册推荐的800~1000kg中的低值800kg控制,即800kg时最大夹角θ的水平力应与1000kg时夹角10°的水平力相等,即偏角增大后,较10°时横向(Fx横梁方向)夹角增大后的弯矩增加倍数β(即控制增加倍数)不大于1.25倍,如式(8)所示。

22.png       (8)

根据上述计算,水平力Fx按不大于1.25倍控制。构架等效宽度dj,13~17.5米宽第a0、a1榀构架满足;18~19.5米宽的构架第a0~a2榀构架,20~21米宽的构架第a0~a3榀构架,即:

等效宽度13~17.5米宽构架:能出2个连续出线间隔;等效宽度18米~19.5米宽构架:能连续出3个间隔;等效宽度20~21米宽构架:能连续出4个间隔;

4.2 电气方面出线角度引起引下线、线下设备对临近带电体的距离变化

截图7.png 

图7:设备引线距离计算示意图

其中,引下线、线下设备与临近带电体的距离,如上图5示,D按如下计算:

24.png

式中:Di,j为线间最小距离,m;

经计算引下线安全距离D,得

25.png 

及引下线电气距离和构架宽度变化的关系,如下图8

 截图8.png

图8:引下线电气距离和构架宽度变化关系图

从上可以看出:根据上图所示,出线间隔的构架宽度越大电气距离越大则越有利;间隔布置位置远离原点,越大电气距离越小则越不利。

满足大于2.2米电气最小距离的:等效宽度13~13.5米宽构架第a0~a3榀构架;等效宽度14米宽构架第a0~a4榀构架。即:

等效宽度13~13.5米宽构架:能出3个连续出线间隔;等效宽度14米以上宽构架:能出大于4个连续出线间隔。

4.3 综合分析

从上述分析来看,出线构架宽度增加对电气、结构受力有利,但结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及节约土地,造成变电站征地范围扩大。

通过上述分析,拟出构架不等宽布置时的出线配合,如下表5

表5

27.png

本工程系统推荐220kV单母线接线、连续出线4回,构架等效宽度需大于18m方能满足要求。

其组合方式有,如下表

表6

28.png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构架宽度组合,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4.4 配合方案

本工程系统推荐单母线接线、为连续出线4回,为尽量节约土地和通道,本工程选用16m和20m不等宽构架方案。

5 小结

5.1 作用显著

按照系统的接入规模及主接线方案,在30mm重冰区进出线配合及合理规划出线通道,特别是出线回路较多时,对节约土地、通道资源意义重大;合理配合确保了覆冰期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的配合也会减低投资。

5.2 其它因素

当然除了上面论述的一些方面外,进出线配合是涉及政策、安全、技术、经济、地理地形、气象、城建规划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需综合考虑很多资料、信息、专业配合,诸如构架电气及受力不同工况组合计算、导地线配合、摇摆角以及站内设备电气距离验算、防雷保护配合等,以及设备间隔和出线间隔交错布置对配合也有重要影响。

5.3 借鉴之处

我国西部地区有很多地方处在重覆冰区域,在该区域新建的输变电工程各电压等级进出线配合可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S].

2. DL/T5352-2018,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

3. DL/T5457-2012,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规程[S].

4. GB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S].

5. DL/T5440-20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

6.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R],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年.

7.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500kV变电站标准设计[R],广州:

8. 张海平,张弛,王江涛等,20mm重冰区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设计[J],电网技术,2015,1月:124-129

9. 袁太平,叶熠明,王永刚等,重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探讨[J],云南电力技术,2007,6月:53:54

10. 张弦,重冰区线路导线过载冰设计计算[J],电力勘测设计,2005,8月:64:68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作者一:李强(1981年1月),男,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新能源研究,;

作者二:杨炽梁(1984年10月),男,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为输电线路规划设计,

作者三:丁曜恒(1983年7月),男,高级工程师(副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为变电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