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程晨

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610000

摘要: 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承载着传授历史知识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80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中历史课堂,能够引导高中生对政治决策、家国发展等产生共情,将个人的进步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助力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中包含了大量仁人志士的事迹,这些都是引领高中生养成正确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天然媒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借助历史教科书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家国情怀的意义,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课堂施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在历史课上,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学生民族文化和传统精神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其中,林则徐,毛泽东,邓小平,都是有着较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的代表人物。“以人为本”“以史为鉴”中体现出的个体道德情操,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良表率作用。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的学习,可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明白“家国”是什么,他们应当肩负怎样的职责与使命。

2.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历史及民族精神追本溯源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能够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并且能够对中外历史进行清晰地对比分析,从而加深记忆和理解。家国情怀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学生们可以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从而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根源,从而加深他们对国家历史的探索,并对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产生认同。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措施

1.创建教学情境

创设课堂情境,是将“家国情怀”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历史老师要反复地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每一章所要传达的主题,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方式和步骤,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体会到家国情怀,这样才能逐步地将自己代入到教材中,去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比如,高中的历史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有关“古丝绸之路”内容的时候,要让他们对“古丝绸之路”的由来和发展有更多的认识,可以举出“张骞”出使西域,探索“古丝绸之路”的史实,让他们体会到“古丝绸之路”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想,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体会到古人的民族气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把“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当前“一带一路”的合作联系起来,使同学们重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观念,并从中领悟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2.借助生活实际案例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加深家国情怀。在历史教科书中,所讲述的都是在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古代的社会环境与人文思想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们很难将自己代入到历史教科书中,去体会到其中的内容和意义,这对完成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观目标是不利的。所以,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那么就需要利用当代社会中的真实案例或事物来展示历史教材内容的内涵,用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来验证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

比如,在给学生们介绍我们国家的铁路发展史时,詹天佑在没有动用外资和人力的情况下,建造了中国自己设计和运营的铁路,到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拥有了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国家的铁路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如今,中国高速铁路已是全球知名的铁路品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水平也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高中历史老师可以将京张铁路与现代高速铁路进行比较,展示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同学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那个中国了,同时也能了解到,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3.课堂教学要多样化

在进行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将自己的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把课堂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历史教师要实现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比如运用影像史料、多媒体教学等,利用感官刺激,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小组合作、课堂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家国情怀教育。

影像史料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是对历史瞬间的再现,与影视资料相比,影像史料更具有真实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当时的社会和人文环境,这对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例如,有关鸦片战争的照片、黑白视频等,被一些国外媒体保留下来了。老师可以通过收集有关的原始图片和录像,让学生们看到那个时代国民吸毒的场景,体会到那个时代的贫穷和落后,同时也加深了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心。近代历史上更是流传着大量的电影和照片材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电影材料能够将学生带到那个时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老师在讲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充满感情,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感受力,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4.围绕家国情怀培养开展高中历史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种长时间的积累,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外,还要注意学生们在课外进行的一些有关的历史实践,在这些实践中,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深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去参观历史博物馆,也可以是去阅读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读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书本为中心进行的家国情怀教育相比,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中的家国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存在着大量能够体现出家国情怀的历史史实和事件。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学知识点的讲授,也要将家国情怀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同时,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并用身边的现实事物来展示家国情怀,让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珍珍.丰富历史教学手段 唤醒学生“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1(45):67.

[2]单国坚.历史课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4):3941.

[3]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4(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