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评价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

王英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刮宫活检后获得的临床病理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其宫内可疑位置于临床合理展开刮宫活检操作,完成后认真对患者展开石蜡包埋处理,并相继完成HE染色操作,最终对患者合理展开光镜检查。结果:属于癌肉瘤患者3例(5.77%),属于浆液性乳头状瘤患者9例(17.31%),属于透明细胞癌患者9例(17.31%),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1例(59.62%);就刮宫活检标本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细胞核表现为核仁突出,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变化;细胞间质向肉芽组织进行转变,或者被新生纤维组织进行取代;细胞内部染色质部分表现出空泡状的现象,表现出变粗的现象。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癌在进行诊断期间,刮宫活检表现出显著价值,子宫内膜腺体呈现出极性丧失为其主要病理特点,临床需要将关注力度显著提升。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病理诊断
DOI:10.12721/ccn.2023.1570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妇科生殖疾病之一,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尤为显著,对此临床需要采用有效方法展开子宫内膜癌诊断,以使得子宫内膜癌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1]。本次研究将探析刮宫活检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疾病诊断中可行性,以实现子宫内膜癌疾病早期确诊、有效治疗与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7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区间为55岁~69岁,平均为(62.29±2.59)岁;纳入标准:①子宫内膜癌通过病理科检查获得确诊;②表现出阴道出血的现象;排除标准:①存在宫内节育器;②无法顺利实施刮宫活检;③出血因为非子宫内膜癌疾病造成。

1.2 方法

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宫内可疑位置于临床合理展开刮宫活检操作,完成后认真对患者展开石蜡包埋处理,并相继完成HE染色操作,最终对患者合理展开光镜检查。

2、结果

属于癌肉瘤患者3例(5.77%),属于浆液性乳头状瘤患者9例(17.31%),属于透明细胞癌患者9例(17.31%),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1例(59.62%);就刮宫活检标本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细胞核表现为核仁突出,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变化;细胞间质向肉芽组织进行转变,或者被新生纤维组织进行取代;细胞内部染色质部分表现出空泡状的现象,表现出变粗的现象。

3、讨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其呈现出疾病诱因复杂的特点,于早期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展开活检操作,可以将治疗时机选择有效加强,并且能够将其作为依据,为保守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2]

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而言,需要同子宫恶性肿瘤疾病进行有效鉴别。具体诊断期间,对于细胞异型不明显特点需要充分注意,将子宫内膜形态观察力度充分加强,就是否呈现出细胞学改变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将针对腺体结构观察力度合理加强,防止呈现出染色模糊不清以及切片质量不佳等现象[3]。对于分泌性腺癌患者在进行诊断期间,需要将医师观察力度充分加强,将细胞学特点以及癌结构有效加强,对于核分裂现象以及染色质进行认真筛选,并且诊断期间就患者是否呈现出子宫内膜腺癌情况加以判断,并同正常子宫内膜腺体之间就细胞形态特点等展开比较,以使得诊断效果获得充分加强。针对癌时细胞形态在进行诊断期间,需要同不典型增生之间展开对比操作,就病变特征有无出现进行判断。对于细胞核而言,主要呈现出卵圆形特点,从而使得核仁观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使其判断难度呈现出显著增加。此外对患者完成刮宫治疗后,因为病变细胞极性存在,导致消退概率呈现出显著增加[4]

此外对于子宫内膜样癌会呈现出高分化癌以及不典型增生的现象,表现出的构型均较为典型,从而使得形态学鉴别难度呈现出显著增加,对此需要将可疑形态学改变甄别力度有效加强[5]

本次研究发现,属于癌肉瘤患者3例(5.77%),属于浆液性乳头状瘤患者9例(17.31%),属于透明细胞癌患者9例(17.31%),属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1例(59.62%);就刮宫活检标本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细胞核表现为核仁突出,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变化;细胞间质向肉芽组织进行转变,或者被新生纤维组织进行取代;细胞内部染色质部分表现出空泡状的现象,表现出变粗的现象,从而发现患者在患有子宫内膜癌疾病后,会使得子宫内膜腺体呈现出极性丧失的现象,并且表现出的细胞学变化较为轻微,对于腺体结构改变等能够发现。具体在进行诊断期间,需要就病灶组织中表现出的腺体排列情况展开认真分析,并且在对高分化腺癌进行判断期间,能够通过对患者子宫内膜癌细胞浸润程度加以观察完成对应判断,针对细胞核变化以及子宫内膜癌细胞排列情况进行准确观察判断。如果患者表现出新生纤维组织对细胞间质进行取代或者呈现出内膜腺体极性丧失的现象后,则怀疑患者呈现出子宫内膜癌的现象,具体需要就子宫内膜癌结构特征、形态进行详细探查,针对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充分结合,以使得检查结果获得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癌在进行诊断期间,刮宫活检表现出显著价值,子宫内膜腺体呈现出极性丧失为其主要病理特点,临床需要将关注力度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任瑞芬,黄水兴.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分析[J].母婴世界,2018,12(21):50.

[2]方伟.探究病理诊断在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9,13(28):266-267.

[3]张瑜,刘美.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7):79-81.

[4]王晓东,王李利.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6):95-96,99.

[5]张保华,冯晓丹,申丽, 等.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402-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