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刘洪博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远方中学,0214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语文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任。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DOI:10.12721/ccn.2024.1573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功利性教学明显

当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这种功利性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力与创造力,使语文成为一门工具性学科,遗失了文化传承的精髓。

(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更加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导致知识成为一潭死水,无法拥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灵魂。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美学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与深刻的情感价值,是美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挖掘出潜藏的美学因素,通过细腻入微的讲解,带领学生领略语文世界的无限风光。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字表面的景象描绘,更要深入探究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如展示静谧荷塘的高清图片、播放悠扬的古典音乐,可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片月色下的荷塘边,与作者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淡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高雅的情操,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利用开放性问题,完善学生思维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倾向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学生则习惯于被动接受,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深化。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更多地采用开放性和启发性的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促进他们主动思考,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巧妙地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原著中的情节与改编的影视作品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原则?”“假如你是导演,面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场景,你会如何设计镜头语言来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要求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甚至进行创造性想象。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相互启发,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合理课堂氛围

有效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它如同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且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样的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高度的参与度和积极的思考状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1.鼓励开放式的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无论是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都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产生新的见解。

2.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小组项目、案例分析或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适时引入引人入胜的话题讨论

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又贴近学生生活或兴趣点的话题,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讨论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化思考,拓宽视野。

(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远比单纯追求正确答案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答案是否正确,更要重视他们如何得出这个答案,即他们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讲解《赤壁赋》为例,教师应超越文本表面的解读,深入到苏轼的内心世界,分析其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苏轼在“赋”这一文体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些背后所折射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而深刻的理解框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苏轼是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心态的?”赋”这种文体如何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等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他们的思考过程,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持续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综合施策。通过挖掘教材美学因素、利用开放性问题、形成合理课堂氛围、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蒋惠.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2,(12).

[2]陆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初探[J].课外语文.2022,(19).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