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分析

阳双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遴选2019年6月-2021年3月时段内80例长期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实施常规护理40例(记对照组),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及优质护理干预40例(记观察组)。对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及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间歇气压治疗;长期卧床;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0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长期卧床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致使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长时间高凝状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加之病情影响、炎症反应等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为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典型症状有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重视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几率,提高预后。气压治疗是一种无创、物理性治疗手段,是从踝部、小腿、大腿序贯加压的装置,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抗凝血,避免血管内膜粘附聚集大量凝血因子,实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作用。本次研究取80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重点评估间歇气压治疗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2019年6月-2021年3月时段内80例长期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0例):男性、女性各占22例、18例;年龄线低至40岁,高至75岁,均值(60.16±4.34)岁。观察组(40例):男性、女性各占24例、16例;年龄线低至41岁,高77岁,均值(61.42±4.48)岁。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涉及开展常规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合理饮食及用药指导,必要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锻炼等,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给予处理,并做好基础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应用间歇气压治疗及优质护理干预。1)间歇气压治疗。评估患者皮肤状态,详细介绍间歇气压治疗的重要性及目的,告知治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患者双下肢固定2个气囊,控制充气压力为(9.12±1.40)kPa,每腔持续加压12s,控制治疗时间每次40min,每日进行2次。连续治疗2周(1个疗程)。2)优质护理:①病情监测。对患者生命体征给予严密监测,观察下肢肿胀情况,注意皮肤温度及颜色等,问询患者主观感受,一旦发生不良情况,及时上报予以对症处理。②认知教育。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包含发生因素、症状表现、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编制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治疗手册并发放,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③下肢护理。家属协助实施下肢护理,使用软枕垫在患者膝下,下肢适度抬高15°,进行下肢按摩,从远端到近端;早期指导开展肢体锻炼,主动锻炼+被动训练、踝泵运动等,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以静脉回流受阻。④生活干预。指导患者定期翻身,转变体位,以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床单被褥勤更换,做好皮肤护理,维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破损,定期擦洗患者身体,给予合理饮食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下肢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2*2析因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实施非参数检验比较。若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或P<0.01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n/%]

截图1736995236.png3讨论

引发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危险因素有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长期卧床患者因肢体制动,导致静脉舒张,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变缓,细胞成分留滞在血管壁形成血栓;或长期卧床致使血液处于异常高凝状态,再加上疾病因素、手术等增强血小板凝聚能力,纤维蛋白溶解度下降,进而形成血栓。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较高[1]

间歇气压治疗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便捷的治疗技术,通过气管在气囊中输入动脉气流,束紧患者下肢,利用压力对患者肢体深部肌肉、淋巴管、血管等进行挤压、按摩、刺激,以促进静脉血管排空,加快血液回流,而骤然减压可促使静脉血液充盈,加快血流,避免血液瘀滞,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2]。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从中可得出,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显著价值。在间歇气压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通过体位护理、使用加压装置、早期康复训练等措施,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异常状态,避免血流阻滞,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观察患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处理,从根本上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预后,以实现最佳护理效果[3]

综上,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间歇气压治疗,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提高患者预后,实现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月华,倪彩霞. 气压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6):903-905.

[2] 吴玉宝,李祝华,刘桂香. 间歇气压治疗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118-121.

[3] 邓丽丽. 气压治疗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长期卧床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