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索 ——以《图形与几何》复习课为例

余丹纯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518000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大量智慧教育云学习平台的出现,给教学环境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也因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面临革新。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自然也无法置身于时代变革之外。如何有效结合大数据云平台开展小学数学新型学习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大数据;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育 ;小组合作
DOI:10.12721/ccn.2024.1571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步,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课堂40分钟总感觉不够用,特别是在数学的单元复习课中,内容多而细,往往很难把握教学的侧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怎么办?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当面对全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要想一一精准定位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现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只能靠自身的经验进行模糊判断,很难把控难度的大小而造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浪费宝贵时间。然而,随着大数据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将能更好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将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图形与几何》这一复习课为例来谈一谈。

课例呈现

一、课前准备,精准定位

课前在“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教师端的资源库中搜索《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点的题目,整合成10道选择题和判断题的作业练习,通过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在学生端完成课前作业并提交,平台系统及时生成数据,对作业情况进行智能化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师端”能了解学生的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比如第一题错了多少人,是哪几位同学错了;比如百分之几的同学选择正确答案A,又有百分几的同学选择错误答案B;这10道题里面错得最多的依次是哪几道题,对应的知识点是哪些。教师通过平台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的知识点,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制定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为如何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提前制定好策略。这样教师提前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节课的节奏也将更顺畅,重点知识突出,难点也提前预设好突破策略,为高效课堂埋下伏笔。1.png

赋能路径:1.采用火狐IE登陆“全息未来教育云”平台,在平台的题库中整合所需作业练习题,形成备选题册。2.在“教师端”发布“课前作业”,学生在“学生端”完成并提交作业。3.教师登陆“教师端”检查作业情况,查看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4.在希沃平台进行备课,针对学生情况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游戏等。

二、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教师用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和教具与全班学生共同复习本学期图形与几何的五大知识点,分别有: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三

边的关系、四边形的分类、观察物体。由学生逐一叙述,课件动态一一呈现。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复习课,由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在复习时,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印象;而课件的展示条理清晰,帮助学生有效分类整理。

赋能路径:教师利用希沃平台呈现图形的分类,结合课件与实物教具与学生一起复习各个图形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师登陆教师端打开课前作业情况,一同看作业情况图表分析,讲解错题最多的题目。以下摘取其中两道例题叙述:

(一) 例题,判断“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是否正确。

1.小组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上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或撕一撕,在小组里讨论是否能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和小组同学一起探讨研究。请同学上台讲解他的思路,全班交流。2.png2.动图展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或者直角梯形,不管怎么分,都可以通过动画让两个分割出来的梯形通过旋转后完全重合。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判断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实践活动深入研究探讨再进行全班交流、动画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让学生直观理解、印象深刻。

(二)例题,判断“用小立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4.png,从左面看5.png,小红说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少用5个小立方体,最多用8个小立方体”是否正确。

1.小组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动手摆一摆小立方体,再和组员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拿自己座位上的小立方体摆一摆,想一想,再和组员一起讨论研究,最后请同学上台分享想法,全班交流,得出判断题的答案是对的。3.png

2.举一反三,及时巩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一道难度提高的同类型题: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6.png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7.png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  )个小立方体,可以怎样搭?最多要用(  )个小立方体,可以怎样搭?”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开始在小组内搭,并与组员讨论,最后请个别同学说一说。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投影,学生边说边摆小立方体,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举手发言也投影分享出不同的搭法。学生搭的过程十分有趣,从一开始的“规规矩矩”搭,到越来越有创意的搭,学生讨论纷纷,最后得出至少要用3个小立方题(摆两列,三个小立方体中有一个错开来不在同一列),最多要用6个小立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更能感知到小立方体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形,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其他同学讨论和全班分享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不断的受到启发,最终能用最少的小立方体搭出题目的图形。这个环节是学生在自我知识的构建,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惊喜不断,学生不仅掌握了思维方法,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赋能路径:合理利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功能和大屏幕的投屏功能,在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搭小立方体全班分享的过程中,能投影出学生搭小立方体的过程,直观易懂。

四、游戏PK,巩固练习

教师打开提前制作的游戏,全班同学分成男生女生两队进行PK。个别学生代表上台答题PK ,其余学生在台下紧张的看题观战,积极思考,希望自己的队能获胜,气氛紧张。

游戏结束,系统统分,评出获胜的队伍。教师请同学讲解答错的题目,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游戏PK练习题目,这样看似只有个别同学上台答题,实则全班同学都紧张观战,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是对重难点进行了再次巩固。

赋能路径:1.打开希沃白板提前做好的游戏页面,学生在游戏页面点击答题。闯关结束,游戏会自动打出分数,评出获胜的队伍。2.打开答案页面,讲解答错的题目。

五、教学反思与策略

(一)检测学情,以学定教。这节课是复习课,课前准备很重要。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中有哪些比较薄弱,通过在云平台发布课前作业,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全面,以此找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课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整理归纳,培养复习能力。课前让学生制作《图形与几何》的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归纳,达到知识的内化吸收,培养自我复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突破难点。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不仅对本册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点和公式运用更加熟练,学生的思维也能受启发,以此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四)直观展示,启发思维。教师利用立体图形的直观展示(实物演示,课件动画展示)能有效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对图形变形过程的理解。

总结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智能云平台,对学情进行智能化分析,这样教师就能精准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科学的融合,让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