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践——以The gift of Magi为例

杨燕辉

浙江省苍南中学

摘要: 随着高考英语改革中读后续写题型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入高中课堂,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材料,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活动,探索文学作品阅读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本文以The gift of Magi为例,设计阅读环节,通过理解文本和鉴赏文本,着力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学作品;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87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将课堂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脚的主阵地,而英语阅读,是实现和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除了完成必修和选修教材内容外,教师会根据需要选择课外文学作品作为补充材料组织教学。英语文学作品阅读除了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外,学生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分析

The gift of Magi(《麦琪的礼物》)改编自美国作家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改编文章替换了原文中超出高考考纲范围的生词,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同时删减了文章中个别细节描写,在不影响情节连贯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文章的段落和字数,易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

《麦琪的礼物》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黛拉和吉姆,他们生活清苦,以至于在圣诞节前一天都没有足够的前来给对方买一件像样的礼物。最后,两人只好各自卖掉了最珍贵的东西:黛拉卖掉了长发给吉姆的怀表配上表链,而吉姆卖掉了怀表给黛拉的长发买了一套梳子。两人对对方的无私却使原本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因此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爱。

在学习文本过程中,分析其写作风格、文本特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作品。比如,《麦琪的礼物》中运用绝佳的一个暗喻式意象——“麦琪”,东方来朝见耶稣的三贤人。他们麦琪送的礼物是黄金、乳香和殁药。黄金是耶稣基督将来作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象征。乳香是象征耶稣基督为大祭司。而殁药是象征耶稣基督为先知,殁药味苦,他在世上教训人脱离罪恶,过圣洁生活。他为救人自己喝了父神所预备的苦杯,甘心为人类钉十字架而死遭受苦难。麦琪的礼物既能等同于“尊贵”“美好”“圣洁”的比喻意义,来修饰“礼物”,也可以解释为对小说主人公的赞美,对整篇小说起到一个无可取代的点睛作用。

三、教学实践过程

教学设计围绕“作者”“人物”“情节”“意象”等要素,以“buy a Christmas gift”为线索,沿着文章脉络铺垫、上升、高潮、结局探寻人物情绪变化和文章主题,熟悉文本使用的写作手法,掌握明喻、暗喻、重复、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通过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创新等思维能力,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11.png22.png33.png四、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1. 语言能力的培养

《课标》中指出,“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言。”在阅读作品后,笔者通过介绍作者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和社会经历让学生了解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情感态度。通过作品阅读,笔者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索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有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以语篇为载体,通过文学作品阅读输入形象生动的词汇表达,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后续写的水平。例如作品中出现的动词weep,在学生的造句练习中,就出现生动的表达:(1)He wept for joy. 他高兴得流泪了。(2)She wept bitter tears of disappointment. 她失望得痛哭流涕。(3)I wept to see him looking so sick. 看到他病成那个样子我怆然泪下。又如动词whirl,在学生的造句中有:(1)Leaves whirled in the wind. 落叶在风中旋转。(2)I couldn’t sleep – My mind was whirling from all that had happened. 我睡不着,所发生的一切一直在脑子里转来转去。

2. 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课标》)。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解答困惑,获得新的认知,发展新的认知思维,了解西方文化,感受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品质,例如故事发生时间是圣诞节前夜,探讨圣诞节在西方节日文化中的重大地位,以及亲人爱人之间互赠圣诞礼物的重大意义。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基础上,探讨文本的标题,因为这个标题(The gift of Magi)在故事中完全没有出现,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感受《圣经》在西方文学和宗教中的重要地位,东方三圣人为耶稣诞生赠与礼物的重大意义和内涵,由此体会作者通过圣诞礼物为媒介想要真正传达生活中的爱的真谛。在理解作者写作主旨后,结合实际生活,反思生活中体现爱的时刻和场景,切身去感受“给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升华理解和感悟。

3. 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教育部,2018。)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在读后结合文本,反思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自身对生活的探索与反思,形成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4. 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制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教育部,2018)。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情节,主角等,再根据情节发展绘制思维导图,形成文本的结构分析,有效培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在阅读之后,笔者利用视频材料和原版作品选段供学生赏析和学习,有效利用多种媒介和途径,扩宽学习渠道,实现更高效的英语学习目的。

五、总结与反思

笔者利用英语文学作品,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整合信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语言能力,在感悟和领会中汲取文学作品的思想精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反思生活,开展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精华。同时,在阅读和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尝试不同的学习途径,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习能力。

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有效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创造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语境,穿插地道准确的英语表达,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整理归纳,反思感悟,继而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8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葛炳芳. 2016. 漫议中学教学中的经典作品阅读教学 [J]. 英语学习(教师版).

戴军熔. 2015. 区域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群的教材开发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