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需要了解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已难以满足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积极调整并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奠定基础。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价值
(一)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历史规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既要肯定不同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同时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出现的错误要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于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要遵循科学规律,具有正确的立场。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加深学生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较多的爱国主义素材,如精忠报国、兴国安邦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时间轴、空间地图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历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本课内容的时间轴,在讲解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历史事件时,都将其清楚地标注在时间轴上,使学生了解前朝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后朝文化的影响,从而对三国至隋唐五代中各个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史为鉴,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实质与内涵,教师应该加强历史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结合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梳理完该时期的历史发展后,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以及当前社会主义的建设项目,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加强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拓展和辨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就要求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拓展知识内容,利用课外资料扩大知识面。高中历史的课外资料就是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以外,还应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对该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进行补充和拓展,如中古时期的欧洲主要国家的各种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资料进行辨析,加深学生对该时期历史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四)开展历史辩论和叙述,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史料实证在某种意义来说也属于一种历史解释,而历史解释不仅是辨析史料重现历史,更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叙述历史的能力,形成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来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或在课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高中历史《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全球航路的开辟给美洲大陆带去的是文明还是灾难?辩论结束后,随机选取几位学生对辩论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最终由教师亲自点评,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查询相关史料,写下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也能在极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其辩证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体会家国情怀
除了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强化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丰富其精神文化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中国的文化历史,了解每个时期文化的特点、原因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以及魅力所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豪感,陶冶其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更努力地提升自己,以便日后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常识的掌握,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情,通过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具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培育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槐灿.新课标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华夏教师,2022(35).
[2]杨再芝.基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究——以人教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