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17年发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之后国家林草局又发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相关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部社区发展的具体原则以及运行要求。这显然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落实作出了明确指示。同时我国始终在落实生态旅游相关的工作,这实际上既属于旅游业态,又属于发展手段。尤其是社区生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融合以及快速发展的核心手段。
一、大熊猫国家公园与乡村振兴策略概述
乡村振兴当中包含产业、文化、人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产业振兴工作属于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而生态旅游产业属于综合产业,若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实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融合,再与科学技术实现稳定配合,就能够全面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落实方式之一。
目前我国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面积有27134k㎡,具体包括四川、甘肃和陕西三个主要全区,其中四川的园区最大,占据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以上。
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乡村振兴策略落实的基本阻碍
(一)产业方向
四川A村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村民以种植和销售水果、药材为主要经济来源,对于乡村振兴计划的推动效果不明显。经调查发现,当地仅有5.9%的村民工作与旅游产业相关,该村庄内与旅游行业关联最大的仅有一户农家乐餐馆,旅游产业的开发程度明显不足。
B村则主要发展旅游行业,村民中有60%以上的工作与旅游行业相关,但大部分选择的方向都是农家乐和民宿,产业结构不够多样化,也没有针对当地特色开发适宜的旅游产品。尤其是没有体现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特点以及地方文化。
(二)组织方向
上文中提到的A、B两个村庄当中均有村委和社区等基层组织。两个社区都主动成立了旅游合作企业,但实际上参与的村民并不多,相关工作的落实流于表面。且虽然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不远,但实际上旅游产业的开发和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都没有形成有效合作。
(三)人才方向
调查发现A、B两个村庄当中,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具有高中文凭的仅能达到13%,其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显而易见在落实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优化工作时,村民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不仅如此,两个村庄负责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工作人员也多是村官兼任,这导致当地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效率很低。
(四)文化方向
A.B两个村庄社区虽然是少数民族混居社区,但基本文化如:语言、饮食习惯等都基本汉化,并没有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便地处有着“熊猫之乡”美名的四川,但当地村民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却不高,因此难以在乡村振兴几乎阿落实的过程中对外呈现。
(五)生态方向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秀,其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但即便如此依旧存在资源利用模式粗放等问题。简单讲就是当地社区对游客缺乏管理,对于旅游行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治理。
三、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策略
(一)产业振兴
社区生态旅游相关的工作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式,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当地文化的展现和个性化发展。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可以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一IP的号召力,注意发掘自身地域文化,并与优秀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出社区旅游产品。
再如:A村庄的森林资源十分优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抓住这一点,鼓励村民参与度假民宿和大熊猫旅游活动的开发,并且逐渐将产业结构丰富起来,利用创新手段构建社区生态旅游产业链,达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果。
(二)组织振兴
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处区域的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注意建立社区发展组织,针对当地特点制定标准的规章制度对相关工作进行约束。如:某地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村民对相应工作的建议,同时主动寻求沟通,为当地村民构建了稳定便捷参与到生态旅游运行和管理工作当中的绿色通道。村民通过参与生态旅游项目,在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实现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对于乡村振兴策略的推进落实来讲也有十分关键的辅助意义。
(三)人才振兴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可以从人才培养的方面入手,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外出返乡人才在生态旅游当中的示范作用,最终达到提升整个社区居民素质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提升内部社区人才的活力以及工作能力,尽可能将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当地社区人才振兴的摇篮。
(四)文化振兴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当中,文化方面振兴碎玉社区的未来发展最有价值。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品牌属于乡村软实力,也是发展大熊猫文化的优质选择,在这一IP的属猪下,内部工作人员可以注意发掘放低民俗和历史遗迹等文化内容,将其融入到生态旅游开发计划当中,最终增强当地旅游产业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
(五)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不仅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的内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的核心。如:上文中提到的B村庄就通过环境教育方式,引导前来参加旅游的游客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自然融入旅游行为,帮助社区实现环保任务,同时也达到了促进当地资源了持续发展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生态旅游有必要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的开发和规划实现统一协调与布局,尤其是在开发建设的环节,应体现出政府和社区参与的价值。同时在产品的打造上也要注意发挥多样性和互补性的作用,在整个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都要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长此以往就能够实现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标的平稳实现。
姓名:何英,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汉中洋县,职称:林业工程师,工作单位: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邮编723000,研究方向:社区共建、自愿者服务、动植物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