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金建桥

师宗县丹凤漾月街道中心学校,6557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飞快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当代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更深层次地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当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把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纳入主要教学任务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坚持,并慢慢形成习惯。
关键词: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养成教育;养成习惯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一生中的重要资本,随着这个资本的升值,人在这一生中可以源源不断的享受它所带来的利息。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多么的重要。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同时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基础。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延伸下,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并提倡应用于教学中,而如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 行提问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养成,则需要教师更进一步的探究。

一、我国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 一)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很难做到对一件事情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这样不仅无法学到教师正常讲解的知识,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在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不断探究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没有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当下的数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进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各种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质量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班数学的学习水平。进而完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 一) 按照计划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劳动、娱乐活动、体育运动等,学生应该自行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可以以一周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做好计划。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每天除了课上听课所学的知识外,还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等时间安排的计划。计划的制定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提前做好,避免盲目不切实际的制定学习计划,也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计划应该以轻松自学为原则。

( 二) 有时间概念,讲究效益的习惯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生命中的一点一滴,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相信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但是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究效益的习惯。以此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

( 三) 善于思考

独立钻研的习惯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有钻研的精神。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教学结构比较清晰,在课堂上只要认真学习基本都可以学会。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年级越高,数学知识的难度越大,尤其在数学知识中的奥数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部分,要想学好必须要多花心思,多思考,认真研究透每个问题,不能有模棱两可的学习态度。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感到越学越轻松,会有很大的收货。

(四)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起来游刃有余,小学数学的学习课前预习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完全属于自学的过程,预习效果的好坏能直接影响着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预习中碰到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进行学习。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课上记笔记的习惯。课堂笔记能反映一个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小学数学知识是有逻辑性的,前面如果学不好,后面学起来就更难了。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在没有教师讲解家长陪伴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做好课后复习的工作。不难发现,优秀的学生不仅很重视课后复习,而且有较好的复习习惯,每天有复习,课课有小结,做到知识点日日清,核心知识要记牢。

(五)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教师应在培养 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深化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从 而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一部 分的培养则体现了对小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有效促进小学生 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可一味地进行提问,而要 依据当前所教授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置。在设置问 题时需注重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或是过难的问题 都会使这一提问过程毫无意义,无法有效培养小学 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当 关注问题的难度,从而通过适当的问题难度促进小 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使小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 思维训练,还能够在获取答案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综合评估,进 而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问题的内容以 及形式亦应当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能力和水平的 学生,教师应进行不同难度的设计,针对不同性格的 学生创设不同的提问场景,从而综合全面地促进每 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内容对其以疑虑的形式进行提问,促使小学生共同思考, 进而培养小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方式的提问不仅能 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思维习惯,帮助学 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还 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 使学生思维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促进核心素养的有 效提高。教师可以将游 戏有效地运用起来,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然 后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性非常 高,并且思维活跃度也非常高,这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则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能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 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 再结合情景来提出问题,从而消解学生对问题的畏 惧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的参与感会更高,面对问题会更积极地思考。

结束语: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也是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发挥教材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雪.小学数学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20(10):253.

[2]赵淑芳.试析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读写算,2020(25):164-165.

[3]杨开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