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语用学
本文探讨的规范语用学只局限于美国哲学家塞拉斯(Wilfrid Sellars)和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哲学思想。作为匹兹堡学派的奠基人,塞拉斯提出了一种宽泛的规范性的意义功能理论,即任何词语的意义是由它与其他词语和一般理性活动的关系构成的。因此,根据塞拉斯的观点意义是关系性的,意义必须涉及语词与世界关系,意义与语词的功能作用息息相关。一个词语的意义部分地由它在理性行为(语言、思想、知觉和行动)中的位置构成。 实际上塞拉斯强调语词的关系性和功能作用,就是强调规范在人们实践中的作用。规范与一个人的概念使用能力紧密关联,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概念能力才能开展实践活动,这种概念能力也就是我们对于意义的理解能力。只有获得概念能力才能获得行事的能力,一个人不可能只拥有少数的概念,应该是一系列的概念,掌握规范能够使人合理地使用这些概念,规范涉及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布兰顿认为句子的意义可以依据它在规范管理的“给出和询问理由的游戏(game of giving and asking for reasons)”中的推理作用来解释。布兰顿的规范语用学思想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首先,他认为应该从“使用”的角度来理解意义,也就是说,语词的意义应该从人们在使用它们时所采取的行为来解释。这里的“使用”主要指的是“推论”或“推理”活动。其次,句子凭借它在推论或推理活动中的地位而具有意义。根据布兰顿的思想,语言的使用从根本上说是规范性和人际性的。因为在实践中,规范允许或要求参与者在彼此之间做什么是合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是规范性的,语言的实践就是“给出和询问理由的游戏”。
规范语用学强调了规范在语言交流中的基础性作用,它关涉人们合理运用概念的能力,决定了人们的判断和推理的效果。对于外语学习,这种规范性绝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就能解决的。不可否认,外语习得的过程脱离语言环境,势必缺乏语言实践规范性的浸润,对于语言系统性的选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于职业英语体裁写作教学提供了另外一种理论基础。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SFL)作为一种理论方法,主要分析和揭示社会情景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核心要义在于凸显语言的功用及其创造意义的功能。语言的功用是语言最基本的属性,这种属性主要体现在理解一种语言意味着理解人们在特定语境中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以及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建构方式。语言创造意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人们在使用特定语言时系统性的选择,即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和写作时,所使用的语言是系统性选择的结果。因此,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人们会依据所处的情景或语境对于使用的语言做出系统性的选择。
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将情景背景与语言选择联系起来,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是影响语域的三个主要因素。语场有助于理解人们如何以及何时使用特定的词汇语法特征,语场使人们能够理解文本中所发生的事情。当然在口头交流时,语场指正在被言说的事件或者是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语旨有助于理解作者如何以及何时选择特定的模式和评价系统,这体现了人际元功能,有助于我们了解交际参加者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语式有助于理解文本组织形式,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文本主题和主旨及其连贯手段。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体现了某种文化的社会实践系统。体裁的方法受到社会符号学过程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影响,在西方国家主要用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学术英语和特殊目的英语中的研究也广泛开展。根据体裁研究的一些共同特点,Bhatia(2004)认为体裁指的是适用于特定的交际环境的风格化语言形式,以便让说话者和写作者表达一个学科或社会机构的一套确定的交际目标。从词汇学和符号学意义上说,体裁为交际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形式和资源。
三、职业英语体裁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特殊目的英语(ESP)研究领域中,Swales(1990年)对将ESP中的体裁概念定义为 :“一类具有某种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他强调话语共同体和交际目的是界定体裁的重要因素。在ESP中的体裁被理解为交际行为的形式,或者说是话语共同体这一社会背景下的交际工具,因此了解体裁结构和词汇语法的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体裁的交际目标。
Martin(1984)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是指使用它们的人们作为他们文化的成员从事以某种目标为导向的社会活动。 Eggins(2004)提出,每个体裁具有不同的文化目的、通用结构和实现模式。使用某种体裁就是为了实现了某种社会目的,这就需要处理好体裁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体裁的社会目的和语境使我们能够辨别体裁的实践意义和具体的社会行动。
在职业英语体裁写作教学模式中,体裁被定义为书面文本的类型。体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社会目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规范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于体裁的方法应该加强语言规范性内容的输入,帮助学习者构建符合目的语规约的体裁意识,而不仅仅是他们的词汇和语法的选择。在职业英语体裁写作教学模式中,应该形成教、学的循环,具体包括五个阶段:设置语境、构建模式、共同构建、独立构建和比较。
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包括示范和解构文本、撰写目标文本和分析同伴的习作。 在示范和解构文本阶段,教师引导学习者分析特定体裁的范文结构和语言特征。在对范文进行解构后,教师要求学习者找到一个与目标体裁文本相似的文本,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获得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输入,在接触到目标体裁的文本后,学习者可以学习该体裁的交际目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征等规范性因素。
在撰写目标文本阶段,学习者在50至60分钟内完成计时写作练习。在分析同伴的习作阶段,他们应该分析同伴习作的社会文化目的、人际关系、所处语境和结构是否符合目的语的规约,从表意、人际关系和文本意义角度分析同伴习作的词汇和语法选择。(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规范语用学视域下的职业英语体裁结构潜式研究”(20YYE25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Brandom, R. (2000). Articulating Reaso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89).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3]Sellars, W. (1974). Meaning as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Synthese, 27, 41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