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陈婧

树兰(杭州)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9月-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资料,均行磁共振检查,分析患者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结节型肝硬化肝体积正常或缩小,左右叶比例失调。信号特征为T1WI呈等或稍高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T2WI肝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低信号结节,周围为正常肝组织,或高信号纤维间隔。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呈现T1WI信号稍高,T2WI信号较低肝癌结节呈现T1WI信号稍低,T2WI信号较高,增强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组织,15个癌结节可清晰观察到T2WI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中呈现明确的延时强化征象。结论:针对肝硬化患者采取磁共振检查明确肝内结节信号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鉴别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及肝癌结节,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磁共振;肝硬化;肝内结节;诊断价值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肝硬化属于常见的肝病科疾病,主要是指肝细胞广发坏死并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导致肝损害,临床认为肝炎肝硬化较为多见[1]。肝硬化对机体健康危害较大,为实现疾病尽早发现,准确治疗,需采取可靠措施准确诊断,如磁共振成像在肝疾病诊断中有较高价值。为此,本次研究对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9年9月-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资料,均经手术、CT、超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诊[2]。其中男性84例,女性16例,年龄30岁至74岁,平均年龄(52.45±4.06)岁,合并肝不典型增生结节11个,肝癌结节22个。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HDxt1.5T扫描设备,8通道体部线圈,参数设置:横轴位T1同反向位序列,TR 6.1ms,TE2.1ms,FOV40cm×40cm,层厚5mm;脂肪抑制T2WI:FSE-XL序列,TR 6000-7500ms,TE102.9ms,FOV38cm×28.5cm,层厚6mm,层间距2mm,矩阵288×224;横轴位动态增强T1LAVA,TR 2.6ms,TE1.2ms,FOV44cm×39.6cm,矩阵320×192,NEX:0.75;选择Gd-2DTPA为对比剂,剂量为0.1mmol/kg,流率为2.5ml/s。

2 结果

2.1 结节性肝硬化肝内结节特征

经磁共振扫描,结节型肝硬化肝体积正常或缩小,肝表面伴结节状改变,右前叶萎缩,左外叶代谢性增大,左右叶比例失调。肝内结节含呈现细小粟粒状小结节,部分含大结节,直径≥3mm,信号特征为T1WI呈等或稍高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T2WI肝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低信号结节,周围为正常肝组织,或高信号纤维间隔。增强扫描可观察到再生结节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稍低于周围肝组织。

2.2 合并肝不典型增生结节及癌结节特征

合并肝不典型增生结节11个,呈现T1WI信号稍高,T2WI信号较低,部分伴较低信号结节中含稍高信号结节,增强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组织。肝癌结节22个,呈现T1WI信号稍低,T2WI信号较高,增强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组织。其中15个癌结节可清晰观察到T2WI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中呈现明确的延时强化征象。

3 讨论

肝硬化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对其的尽早诊断备受重视,而该疾病作为引发癌变的风险因素,为明确疾病风险程度,需准别鉴别诊断肝内结节特征。磁共振作为近年来得到推广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其扫描后可对不同组织的回声、信号强度进行判断,而且采用不同平面、不同序列的扫描,可准确反应病灶部位详细情况,最后经对比剂强化扫描获得病灶动态资料,确保对结节类型准确区分和鉴别[3]。临床将肝内结节分为再生性结节和不典型增生性结节两种类型,而肝硬化再生性结节为发生肝癌恶变的第一步,并逐渐发展至早期小肝癌,因此在诊断肝硬化中,可借助磁共振成像明确肝内结节特征,是否存在恶变风险,为诊治提供可靠依据。肝硬化肝内结节多为混合型,即包含小结节和大结节,而T2WI多数为低信号,认为与结节铁质沉积及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间隔相关[4]。动态增强扫描可在延迟后,衬托出相对信号的部分肝硬化结节,与门静脉血供相关,而当肝硬化结节血供由门脉供血转移至肝动脉供血,则结节性质也趋向小肝癌转变,导致结节出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结节型肝硬化、肝不典型增生结节、肝癌结节呈现不同的信号特征,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而且研究中15个癌结节可清晰观察到T2WI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中呈现明确的延时强化征象,即可将有无包膜形成作为鉴别癌结节的依据。

综上所述,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鉴别不同结节类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家友,赵勇,伍小勇.普美显磁共振对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8):92-95.

[2]何莎莎.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对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诊断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06):973-976.

[3]丁芳,顾红梅,葛涌钱.磁共振DWI及R_2~*成像对小肝癌与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11):1844-1847.

[4]唐继芳.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9):2273-2276.

作者简介:

陈婧(1988年10月-),女,本科,学士,初级技师,浙江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