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杨志伟

江西省赣州市,341000

摘要: 面对我国建设事业发展的日益蓬勃,工程施工规模也随之扩大,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各种施工技术迎来巨大挑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建筑施工中难点较多的内容。相对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效果影响着土木工程质量。只有在施工阶段保证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科学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03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具体的土木建筑工程之中,相关施工人员必须思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问题,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策略,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开展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升土木建筑工程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征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那些在建筑工程中,结构实体超过1m规格的混凝土。混凝土性能特殊,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使用中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本身形成的水化热热量大,所以多数情况下内部热量无法及时和全部导出。在这样的趋势中,会使混凝土表层温度快速下跌,造成内外温差过大,而现实中过大的温差会蓄积成温度差应力,这种应力对混凝土会形成破坏。当温差应力变大,超过极限抗拉应力后,势必会促使混凝土开裂,出现严重渗漏和结构变形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浇筑施工技术合理性是基础性保障,不容忽视。除了浇筑技术达标外,还需重新梳理混凝土施工流程,借此消除混凝土裂缝隐患。

2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优势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工程条件复杂、结构厚、体积大、技术要求高、混凝土用量多等特点,特别在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高层或者是超高层建筑中经常会选择筏板基础。和复杂地基处理成本相比,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缩减工期,促进整体施工效益提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属于一项关键技术,技术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发生裂缝问题,特别在潮湿环境下,裂缝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威胁施工质量及安全,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把握技术要点,保证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完善配合比设计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合理控制材料配比,妥善把控水泥、砂骨等材料掺加量,以原材料性能为根据,结合实际使用强度要求设计配合比,科学确定掺加顺序。首先,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尽可能规避混凝土水热化问题的发生,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通过反复试验、调配水泥用量,确定最佳用量配比。同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落实混凝土抗压性能等特性的检测工作,反复测验配比,保证配比与各环节基本需求相契合。其次,施工人员在水泥凝结后需要对可能出现在后续环节中的收缩变形问题予以重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该过程中,应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合理添加适量膨胀剂。

3.2对温度进行全程控制

施工阶段若想合理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建设状态,要合理解决内部温度。需要科学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内部温度、表面温度与该项材料的湿度。一般来讲,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操作前,都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模板进行适当检查,而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也要进行合理管控,其温度应处在50℃以下,若超出该温度,则要适当检测当前混凝土材料的具体状态,确保其温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水平。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及时检测混凝土材料的内外部温度,在相关温度达到相应标准后,其温度差值也要把控在25℃以内,利用对内外部温度差的恰当控制,切实改善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状态。技术人员还要及时观察外部环境的降温速度,确保该温度在3℃/d,将大体积混凝土建设的周围温度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还要在日常操作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使该材料内部的整体强度始终处在合理范围中,有助于缩减内外部的温度差,更好地减缓收缩力。当前施工人员常用的保湿手段为浇水养护与蓄水养护,并在开展养护工作时合理考量天气要素,将内外环境差把控在25℃以内。

3.3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根据实际的建设情况以及项目现场材料分配情况,选择推移式的浇筑方式。在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明确具体的施工位置,保障浇筑的施工顺序,采取混凝土分层摊铺的工艺方法,在住宅建筑结构的表面进行混材摊铺。在此期间要合理地控制摊铺厚度,将摊铺厚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现实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住宅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价值。作人员应规范进行混凝土振捣流程。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施工要求较高,进行浇筑施工时,需参考有效因素,考虑其振捣方式的选择。经对比发现,机械化振捣方式不仅速度快,而且振捣成型效果也相对理想,可确保混凝土各部位受到均匀振捣,达成混凝土使用标准。通过机械振捣的混凝土,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促使其抗渗透性理想。使用振捣设备时,需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保障周围人员安全,提高混凝土稳定性,增强内部结构密实度。

3.4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养护主要集中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养护结构养护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施工质量。因混凝土水养护是微膨胀混凝土发挥其膨胀性能的一项关键施工技术,所以在本项目,除满足一般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条件外,还关注了水养护是否充分。微膨胀混凝土在浇筑后凝结的初期应注意控制温度与湿度,注意防止外部气温的急剧变化影响混凝土拌合料的性能。借助厦门地区多雨湿润的气候特点,养护过程中使微膨胀混凝土的板边模版高出混凝土结构面2cm,以便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储水、覆膜,从而解决混凝土结构内部毛细孔缺水的问题,降低结构收缩裂缝的产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尚存在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混凝土存在裂缝以及地基受力不稳定等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注重混凝土的配比及运输技术以及检查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观及裂缝等技术,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官松,杨天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10):61-63.

[2]温启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1(7):45-46.

[3]肖益.民用建筑中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1,47(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