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单元教学内容,在确定了主题之后,利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来设计具有逻辑关系的单元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顺应了新一轮课改的发展需求,它可以改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在高质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出优秀的学科核心素质。
一、利用视频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学历史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以讲授法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以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微课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前的导入阶段,老师们要充分地使用录像资源,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提高,从而为后面的高效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上“百家争鸣”这一课时,老师们就可以把《百家讲坛》里的相关录像放到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学校里。在讲授“道家”时,可在课堂上放映有关《百家讲坛———老子》的片断;在介绍孔子的时候,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放一些《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变得越来越积极了。利用信息技术导入影像资料,老师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构建情境性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模式
通过对微课教学时长的合理把握,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的复习意识的持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找到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在中学历史的复习过程中,老师们要恰当地利用微课,在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把学生带入到复习当中,把相关的历史事件展现出来,既能让他们对历史情景有更好的了解,又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复习课上利用微课课程,要适时地抓住卡点,找出合适的衔接点。在教学中运用微型课,有导入、强化和延伸等几种常见的节点。利用微电影丰富的表现形式,提前引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虽然复习课并不新鲜,但利用微电影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诠释,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史时,可将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片断引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复习课中,重点部分也是重点,利用微课可以很好地把课堂划分成主次两个部分,并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样的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也许用另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豁然开朗,从中得到启发,这就是微课存在的意义。在教学的延伸过程中,微课同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史料,对学生进行史料解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反法西斯联盟”中有关内容时,可穿插慕尼黑会议的片断,并配以历史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内容。
三、利用微课构建时间和空间观念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尤其是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的初中课堂上已经出现了智能化黑板、微课、大数据分析软件、智能监控机器人等各种现代教学工具,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课中,有一些主要的战争,如“九一八”,“西安”,“七七”,“全民族抗战”,这些“战争”在时间、人物、发展和意义上都不尽相同。在学习完这一章后,老师可以通过微电影将所有的战争都进行统一的梳理,并通过录像的方式对这些战争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分类讲解和整理,使同学们能够通过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使用诸如平板电脑之类的软件来布置作业,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快速的评估与评分,有助于对本节课的教学成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就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四、挖掘资源,开拓学习视野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等课堂教学资源。在教材的选取上,要符合单元教学内容和总体教学目的,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识能力,不能选用时间太长、内容太深的史料。在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发掘校外资源,充实单元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明清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单元的时候,根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一单元的主题,可以通过开设“明清时代的文化”的专题活动,通过在课堂上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收集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有关资料。学生可通过小组的方法,分别从文学、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收集资料,并画出图形,将收集到的信息以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加强记忆,同时还可以提前观看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等有关京剧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提高对图片的获取能力,体会到古典艺术的韵味,理解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化艺术的表现。
五、设计微课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设计微课作业。例如,在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观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全过程。课堂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并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一些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来完成课堂作业。例如,在学习《经济的发展》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通过《史记》记载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司马迁写《史记》有什么目的?”等等。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整合多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微课在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设计微课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思考和探究等形式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通过微课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结:微课教学应走向多样化,把现代微课与历史教学有机地融合,为历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历史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一个单元的话题作为学习的起点,确定一个完整的单元的学习目的。通过史料和图片等教学辅助资料,在探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在任务和问题的指导下,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获得系统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各种核心素质进行培养,加强单元的总体学习成效,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易秀玲.初中历史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46.
[2]王艳娟.基于微课的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