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市场复杂多变,为了使企业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保持稳定前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实施成本预算管控促使企业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进而评估经营是否有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提升成本预算管理水平[1-3]。如何控制成本,怎样评价控制是否达到预期,这需要设置合理的标准。在控制过程中,以标准成本衡量实际成本的绩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以积极应对市场化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共有价值增值,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4-5]。
1 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预算管控
标准成本法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为基础,长期以来一直是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重要工具,标准成本制定过程为企业从最基层的作业开始,分别规定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汇总后即形成产出的标准成本。而成本预算工作涵盖预算编制、核定、分解、控制、分析、调整、考核七个环节,全面覆盖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运营管理等领域,其管理包括依据生产计划编制的成本类预算、制造类预算等诸多方面。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成本预算工作各环节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水平还需要扩大外延整体考虑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的来自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1.1 现阶段成本预算管控存在的问题
1.1.1成本预算制定环节颗粒度不足
虽然企业年度成本预算会综合考虑年度产出采取增量预算或零基预算以及滚动预算与固定预算等诸多编制方式,但基本为各业务部门按照各自管理的成本项目进行预算编制,难以体现各种不同产品间的成本构成差异。
1.1.2 成本预算控制环节联动性缺乏
成本预算编制环节颗粒度不足导致各项成本预算构成没有落到最基层的作业成本,仅仅是成本发生部门进行编制及控制,如设计部门未充分参与成本预算管控进行加工方案规划,则无法实现产品从设计之初的源头降本,如基建部门未参与成本预算管控,则无法评估现有全部设备的有效运行情况及公司规划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实施对现有生产能力的补充情况。
1.1.3成本预算分析环节监控性欠缺
由于成本预算无标准值进行对比,在执行过程中成本数据多且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只能进行数据层面的分析,时间滞后的同时也造成了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离,无法实现预算执行偏离时的动态监控作用,也就无法实现预算对经营管理的有效指导。
1.1.4 成本预算考核环节针对性偏差
成本预算考核仅就某成本项目偏离预算的结果进行考核,没有标准成本进行参考,如仅就外协成本超预算即考核外协部门,而实际是由于采购部门的到料时间较预期严重滞后,造成后续加工安排无法按照预期进行,外协部门及时补位完成产品加工交付的同时造成了外协成本激增,考核未实现激励效果,反而容易造成反向影响,降低工作积极性。
1.2 标准成本实现成本预算管控的途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标准成本针对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按照不同成本项目制定标准消耗和标准价格,对完成一项产品加工分解到各工序所需要作业的确认、描述和评价过程。完整的作业分析包括有效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所有输入因素和作业活动,需要不同的职能部门人员参与。将生产过程中所耗用资金对象化,形成一种预计成本,通过这种预计成本按时间维度汇总形成未来年度的成本预算。通过年度实际经营管理对预算的管控程度综合评价经营绩效是否达到预期。
2 标准成本下成本预算全过程管控实施条件
2.1部门职责清晰
标准成本下进行成本预算的管控,在成本预算编制之初需要有产品产出分解至最末级的各项作业对应的资源消耗数据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处于产品产出链条上的各业务部门对自己范围内业务内容清晰,明确成本预算管控工作中的各项交付物及对应工作的“责 权 利”相协调。
2.2存货状态清晰
成本预算通常按年度进行,成本计划通常对应年度内现金流出口径进行编报,由于企业处于正常运营中,需要考虑各作业项中的成本数据是否为往期存货已形成的状态。如在制品状态的存货在预算年度产出计划内,就需要存货管理部门输出明确的存货可变现状态,存货是否可以及时进入正常产出状态中。
3 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预算全过程管控实施措施
3.1 明确部门责任
标准成本制定时即通过作业会分析将产品分解至最基层作业明确各部门对各项作业成本的控制点。将成本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参与员工,建立起成本责任“责 权 利”控制模式。
3.2 建立动态标准成本机制
充分发挥设计部门源头降本与产出过程动态监控作用,在成本预算期初强调源头降本,侧重设计部门技术规划。预算执行期间,监控实际产出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识别出是内部生产或管理原因造成还是外部环境如政府政策或市场原因变化造成的成本差异,并及时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
4结论
本文针对制造业企业现阶段成本预算管控中存在的成本制定环节颗粒度不足,联动性缺乏等问题,从标准成本入手,提出了以标准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控模式,并进一步研究了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标准成本是企业规划与控制活动的基础之一,也是财务工作从事后向事前转变的途径,注重对成本设计的事前测算,通过测算结果对年度预算各项成本进行控制,实现成本管理由核算向核算管理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艳.制造业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方法探讨[J].会计师,2018,(4):2-3.
[2]李桂设.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制造业成本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9,(20):2-3.
[3]罗虹.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制造业成本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15):2-3.
[4]胡国良.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制造业成本预算管理创新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5]钟佩玲.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XY公司成本预算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1.
作者简介:王薇(1982—),女,四川成都人,中国航发航发科技财务部项目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