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李雪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 乡村振兴的有效落实强调进一步密切产业之间的关系,提倡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提供动力保障。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本身有着天然关联,二者存在着相依相生的关系,乡村旅游能够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载体,而乡村文化又能够给乡村旅游的拓展提供空间,推动二者协同发展已然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文首先探究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针对性的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DOI:10.12721/ccn.2021.15754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而为了确保乡村振兴目标的达成,必须把产业振兴放在基础地位。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建设是目前助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对乡村的优秀文化特色进行延续,还能够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满足乡村产业综合建设的要求。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探究科学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落实。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

为了有效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找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点,加大二者协同发展力度是关键。二者协同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带动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建设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当然二者的协同建设也是推动文化振兴与达成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内在需要。当代经济必然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则是市场内生动力的核心内容,所以能够为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推动力,给如今的市场注入活力。二是推动绿色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所催生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新兴产业,具备低污染与低能耗的优势,不仅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生态效益,满足绿色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进步,顺利达成文化保护以及旅游创新的实际要求。三是顺应文旅互渗互融要求。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旅游发展要有文化生命力的滋养文化,则需要将旅游作为载体,实现有效的传承发扬,所以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建设正是顺应文旅互渗互融要求的表现。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多个产业的协同建设,其中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关联性,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既是一种必然趋势,又是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要求的举措。为了确保二者的协同发展有效性,在具体的落实环节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立足实际原则。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建设,要求乡村建设同样如此,在对乡村进行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立足实际建设自身独特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避免照抄照搬,盲目对比。现如今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当中,立足实际寻求特色化发展的道路才是王道,只有寻求特色建设才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是适当开发原则。在乡村建设当中,很容易出现盲目追求速度与效率,过度开发和建造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不可逆转与修复的创伤。所以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建设应该保持适当开发,维持生态秩序,寻求长期效益的获得。三是循序渐进原则。文化旅游景观的开发建设必须要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让自然回归自然,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加强文化保护,挖掘价值内涵

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举措,现如今已经成为提高乡村建设活力,推动乡村创新进步的动力所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二者的协同建设效果,必须要做好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以及抢救,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乡村地区大力建设匠人归乡工程。第一,在看待文化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思想,必须把历史发展规律作为重要基础和立足点,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把乡村旅游放置到文化环境当中开展有效考量,防止出现主次颠倒过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强行植入文化的问题,以免影响二者的结合有效性。二是在认识层次,必须摒弃过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最大程度上减少主观思维的干预,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对文化现象提出更加客观的认识,用市场和群众作为标尺,做好文化筛选工作,真正意义上做到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第三,做好对文化的利用以及合理保护工作,针对乡村文化开展分类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综合提升旅游资本准入门槛,让乡村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质量得到综合保障。

3.2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才实效

乡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乡村文化的主体都是人,所以要实现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必须要牢牢把握人这一主体。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的关键是真正意义上打破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首先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导之下,彻底转变乡村单向补贴城市的现状,转化成为二者双向互动,使得人才的流动保持双向互动以及科学合理的状态,以便为城乡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其次必须建立科学化的乡村人才市场定价机制,有效减少劳动力乡村市场价格对人才流动的阻碍,让人才在均衡流动当中给乡村旅游和文化的共同进步提供人才保障。最后要持续完善乡村文化产权保护机制,有效防范文化侵权问题,进一步助推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文化产业保护工作的长效落实,健全保护机制,把乡村打造成为汇聚优秀人才的阵地,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共同进步提供人力支持。

3.3夯实协同基础,把握发展规律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应该脚踏实地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同样也必须要从抓好基础开始,把握好内在发展规律。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建设当中,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基础工作建设:一是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此为切入点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提供动力。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可以重点抓好图书馆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提升消费群体的素质。二是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建设,积极挖掘乡村地区的自然以及人文旅游资源,通过完善道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法,确保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注意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其参与动力,保证产业建设的实效性。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视程度的提高,针对乡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乡村产业建设指引了正确方向,也让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走向深化。为了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进一步推动二者协调互补,除了要明确实际价值之外,还必须把握正确的发展原则,确定最佳的产业协同发展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旅结合。

参考文献:

[1] 谢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96-97.

[2] 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02):233-249.

[3] 钟卫红.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9):70-71.

[4] 唐丽娟.辽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9(09):60-61.

作者简介:

李雪,(1973.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研究,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