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可编辑控制器是PLC技术的外在载体,能够实现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对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多种应用途径,最大限度的发挥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优势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一、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技术应用
(一)串行控制
在工业生产领域、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以及电力行业等方面,通过自动对发电的自动化控制,PLC技术的应用可以完成生产过程中各个装置的串联运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一致化。比如说,在火电厂中用于燃烧发电的煤在相关设备装置上就要做好串行控制,从煤预备进入燃烧室、燃烧、净化处理燃烧之后的灰尘等一系列操作。另外,相关操作流程的进行需要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并从第一个运行设备开始,以保障PLC技术在串行控制中的合理化使用。
(二)开关控制
在电气工程的工作中,无论是发电还是输电等对电力进行控制的方式都需要依靠继电器来对开关进行控制。但是这种操作方式的速度不高,而且响应慢,甚至还会出现高频率的断电现象。有鉴于此,利用PLC技术对控制器进行修改,取缔了原有的手动旋转控制。同时PLC技术不需要考虑电线问题,也无需考虑传统操作模式中的反应时间延长现象和冲击条件,技术的使用简单便捷,能够有效防止设备出现故障隐患,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将PLC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开关控制中,可以减少企业的设备成本造价,并能够减少设备的寿命损耗。
(三)闭环控制
在我国传统的电气工程中,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启动和关闭。而PLC技术具备着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性,并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佳的抗干扰能力,因此,该技术在闭环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工作模式是闭环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电器元件和转速测量进行干预,从而带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运转[1]。具体来说,该技术与电机动力泵等机器设备相结合,对电机运转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以采集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对动力泵的合理使用进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闭环控制中的操作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内部的自动化程序运转来完成的,进而确保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保持连续性的运行。
(四)顺序控制
PLC技术在工业领域投入使用时的控制模式就是顺序控制[2]。这种控制手段并不复杂,而且由于PLC技术的使用对以往控制中常出现的设备能源损耗量过大的问题进行了控制,对该企业进行生产工作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下,仍有不少企业依旧在电气工程的控制中选择利用PLC进行顺序控制。就顺序控制的实践应用来说,在火电厂中这种控制技术的使用较为频繁,例如在对火电厂锅炉中残留的渣滓料进行清理时,如果利用顺序控制未能完全清理锅炉中的渣滓,就势必会对火电厂的发电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对于此,企业就可以利用PLC来进行顺序控制,对火电厂原有的控制顺序进行改动并重新编辑,确保在PLC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利用以顺序控制完成对锅炉内部渣滓的清理。由此可见,PLC在顺序控制模式方面,主要结合工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依照活动顺序来完成对程序的编写,并按照实际需求来完成进行指令的传达,以确保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保障,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五)集中控制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管理形式,前者是指在整体控制过程中对不同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筹管理,以此保障各个系统在运行期间能够协调高效运转。后者是指不同的工厂要进行各自的管理。在集中控制中,如果企业将PLC技术引进生产控制过程中,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控制,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因设备的不稳定运行,而造成控制失真,无法将集中控制进行良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作效能,确保设备能够稳定高效运行,保证生产流程中的生产效率稳定。
二、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实践应用
(一)在火电系统中的应用
在火电厂中进行火力发电的火电系统中采用的控制器,大多以电磁型继电器为核心元件。但是在火电系统中这样的电磁型继电器元件数量较多,很容易导致触点增多,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消极影响。不仅如此,火电系统需要大量的电线铺设,发电环境复杂,维修难度大,安全性保障程度低。而利用PLC设备替代电磁元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精简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难度,并且安全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相关人员只需完成常规的分合闸,可编辑控制器系统就能够根据火电系统运转的实际情况来发出指示信号,如果系统出现故障,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分闸操作,并传出信号。不仅如此,PLC控制系统减少了许多原系统中的开关数量,对堕胎断路器进行集中控制以及信号的显示,工作人员维修的工作量在此系统的影响下也降低了许多。PLC的备用电源投入装置可以利用程序编辑的方式来进行各种方式的运行,将系统采集到的常规信号作为备用电源的开关的凭证,能够进一步保障火电系统供电的可靠程度和稳定程度。
(二)在公路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一方面,PLC对对使用环境并没有特殊的需求,相反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再加上PLC设备内部具有着定时类型的作用,因此,在很多公路交通系统的信号灯的信号变换中普遍采用PLC来进行控制。PLC自身具备着通讯联网的能力,相关工作人员提前编辑好程序再投入到使用中,可以实现信号灯的自动化控制,在无人看管且无意外现象发生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无人运转。另外,在以往的公路收费站中,车道控制器受制于车道机电具体的设备种类和型号,在通用性上往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且一旦车道控制器发生损害,其涉及的电路和设备过多,维修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而PLC具备着上位机接口,能够借助软件编程的程序来对上位收费机传输而来的数据进行显示码的转换,再传输给LED管显示。而且还可以对雾灯和棚灯进行智能控制,即便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自动化控制。PLC为技术基础形成的车道控制器具有普适性,而且便于维修,对于公路交通系统的改进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PLC技术作为保障我国电气工程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方面主要表现在技术应用和实际应用之中,并与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相融合推动着我国现代生产效率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9):150-152.
[2]张晓艳.浅谈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1(0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