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高中历史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乡土课程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潜力。通过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历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资源获取困难:乡土课程资源可能包括当地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民间传说、遗址遗迹等,这些资源可能分散在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乡土文化馆等地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这些资源。有时候,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或者资源保护的问题,获取资源的难度会更大。
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乡土课程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资源可能缺乏权威性,信息不够准确或者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时进行筛选和验证,确保资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一些乡土资源可能存在保护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整理和解读。
教师培训不足:部分历史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不够了解,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可能不清楚如何有效地整合乡土资源到历史教学中,如何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就导致资源的利用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不合理:有些教师在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时,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可能只是简单地将乡土资源作为辅助材料使用,而没有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乡土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制定教学目标
明确乡土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了解乡土文化传统、培养乡土保护意识等。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区乡土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包括地方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乡土建筑等,使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乡土历史资料的能力,包括阅读地方志、文献、图书、考古资料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培养他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土历史保护和研究工作,组织实地考察、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明确这些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滦平县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对滦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包括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了解滦平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为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组织学生前往滦平县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墙、古建筑、纪念馆等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滦平县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滦平县的历史事件、名人或文化传统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激发思维,增强合作能力。设计滦平县历史事件或名人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滦平县的历史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文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关于滦平县历史文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如历史文化展览、文献研究等。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多方合作
多方合作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家长、社区以及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化研究小组,让他们一起深入探讨滦平县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挖掘历史文化的内涵。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滦平县历史文化展览活动,让他们与学生一起参观展览,分享历史知识和经验。也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历史文化节,共同感受滦平县的历史韵味。与滦平县当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也可以邀请当地历史爱好者、文化志愿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滦平县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与滦平县当地文化部门、历史研究机构等合作,可以提供专业的历史资源和支持。可以邀请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滦平县的历史文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跨学科的历史教学项目。比如与语文老师合作,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滦平县的历史;与科学老师合作,探讨历史事件对环境的影响等。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可以为滦平县的历史教学注入更多元化的元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地历史文化,增强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通过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冯琳茜.浅谈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绵阳市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24):228
[2]田镛芳等.梧州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122-124
[3]杨高洪.浅谈云南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123-124.
[4]胡静.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03):259-260.
[5]李瑾.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2013(02):84-85.
[6]马欢欢.区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