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乡土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乡土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提高学生对乡土历史的认知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开发,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意义
乡土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通过接触和研究当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本地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乡土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同时,通过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认同。乡土课程资源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资源支撑,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当地的历史案例、传统故事等资源,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乡土课程资源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学习。通过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的资源和知识,可以更好地展现历史事件的多维度和多角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认知和思考能力。综上所述,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历史文化修养,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动力。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整合当地历史资源
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献、文物、遗址、传统习俗等,整合这些资源作为教学材料。可以邀请当地历史专家或文化传承者参与,共同挖掘和整理乡土历史资源。以滦平县为例,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滦平县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包括县志、史书、碑刻、古代建筑等。通过整理这些文献和文物,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和案例。滦平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址和传统习俗,如古代城墙、古寺庙、传统节日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这些遗址和习俗的历史渊源,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可以组织学生策划和设计滦平县的历史文化展览,展示当地的历史文献、文物、遗址等。通过展览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滦平县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多媒体展示,展示滦平县的历史文化。通过虚拟实境、网络资源等方式,可以将当地历史资源呈现给学生,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通过有效整合滦平县的历史资源,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二)开展乡土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表演等,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以滦平县为例,可以开展以下乡土文化活动:
参观滦平县博物馆:组织学生前往滦平县博物馆参观,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发展历程。安排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滦平县的历史渊源。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邀请当地手工艺人来学校开展手工艺制作活动,如编织草帽、制作剪纸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了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参与当地传统节日庆祝: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滦平县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庙会、长城杏花节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举办乡土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展览,展示滦平县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特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览筹备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展示技能,同时加深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了解。邀请当地历史学者讲座:邀请滦平县的历史学者或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滦平县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和见解。让学生与专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滦平县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开展乡土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滦平县的乡土文化,增强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研究课题
鼓励学生选择与当地乡土资源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当地乡土资源相关的历史主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热情选择研究课题。确保选择的课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与历史课程内容相关。学生在选择课题后,需要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调查对象、时间安排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学生需要积极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包括书籍、文献、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来源,培养其查找、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滦平县为例,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滦平县的历史沿革,包括县名由来、建县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等,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了解滦平县的发展历程。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滦平县的传统乡土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地方节庆等内容,通过采访当地老人、观察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和传承滦平县的乡土文化。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滦平县的历史建筑和古迹,包括古城墙、古庙宇、古村落等,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了解滦平县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传承情况。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滦平县的历史名人和故事,包括历史人物、传奇故事等,通过查阅资料和采访当地人士,了解滦平县的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滦平县的历史文化,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提升其历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6页。
[2]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期,第8页。
[3]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9期,第54页。
[4]冯一下、李洁:《乡土历史教材的基本特征》,《历史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第28页。
[5]吴云.在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J].教育教学論坛,2012(35):71-72.[2017-08-10]
[6]李瑾.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导刊,2013(02):84-85.[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