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给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近年来,普职融通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普职融通试点,改变了普职分离的现象,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符合当代教育理念,拓宽了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通道,使中职教育步入新轨道。
一、传统中职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差异,课堂教学无秩序
有些历史教师在授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仍然采用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思想素养的培养,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愿意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此外,教师通常都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设计好教学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缺乏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毫无秩序。
(二)忽视理实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
历史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但是仅凭理论教学是达不到要求的,还要适当融入实践活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教材知识,不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效果不佳。还有的历史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权和创造力,缺少对活动的反思和评价,导致历史课堂死气沉沉。
二、普职融通视角下中职历史分层教学管理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重视普职融通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普职融通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中职学校在落实普职融通方面存在着误区,仅将普通高中课程叠加到中职课程中,融通质量有待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职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将普职融通融入历史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历史课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知识、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知识体系,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普职融通视角,把普通高中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运用到历史分层教学管理中,推动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历史分层教学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历史教师要“拜名师”,到其他兄弟院校或当地的普通高中进行学习、观摩,还可以从网络中寻找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并认真研读,从其他教师分层教学过程中挖掘成功经验,掌握扎实的分层教学能力,积累教育智慧。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校内的分层教学培训,聆听分层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的经验,深化对普职融通与分层教学的认知,从中汲取有益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另外,中职学校还要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校外进行培训和深造,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在交流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培养具有一定造诣的优秀教师,推动职普协调发展。
(二)建立合理学生层级,推进分层教学
普职融通应该是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双向奔赴”,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使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以前,中职历史教学都是用一套方案面对全体学生,体现不出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在普职融通的大背景下,中职历史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运用到课堂上,凸显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科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要想建立合理的学生层级,教师需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在融洽的氛围中优化师生关系。在对学生分层时,中职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要共同施策,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特征、历史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逐步消除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抵触情绪,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中职教师要多观察学生,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用量化评价表的方式记录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记录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掌握学生对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情况等,为分层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可以将历史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对历史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划分为 A 层次;将学习能力一般、对历史学科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划分为 B层次;将历史基础薄弱、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学生划分为 C层次。随着分层教学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层级要随学情的变化定期调整,否则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注重课程资源融通,完善课程体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材为核心,而且不同专业所使用的历史教材都是一样的,无法凸显出历史的特色。为了更好地满足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要立足于普职融通视角,注重课程资源的融通,将优质的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引入中职历史课堂上,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教材的做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发展。普职融通在课程对接、教材创编、教学评价、技能考评等环节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对于没有进入到普通高中随班就读的学生,中职历史教师也要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结合专业发展特色、社会就业环境、学生现实生活等,开发设计历史分层教学的校本课程,推动学生能力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网站,从网络中下载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教学内容,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普职融通更加注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间的融合。为了更好地完善课程体系,中职教师要与普通高中教师取得密切联系,共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题资源,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强化实践意识和生成意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设计主题鲜明的历史项目任务,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使其产生立志成才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普职融通给中职教育搭建了新平台,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新契机,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所以,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分层教学落实到位,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还要加强与普通高中的对接,从不同的角度推进分层,丰富历史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不同潜质的学生多元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艳梅.新课标视域下中职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2).
[2] 王光勇.中职校“普职融通”模式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3(1).
[3] 林楚德.普职融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J].生活教育,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