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宝贵的教学素材,更是历经千年传承的重要文化精神。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学习、发扬、传承这些文化至关重要,它们承载着深远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受到广泛重视,并已融入日常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挖传统文化素材,提升文化渗透效果
初中历史紧密贴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材内容在难易程度和丰富性上也在逐步递进。在这些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这需要一线教育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助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微课资源库、以及智慧化教学中心等,能为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有力支持,为初中生带来更优质的历史教育,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索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疑问,深入探究历史知识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思想文化精神的有效传承。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们进行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他进行虎门销烟的意义有什么?通过设计这样的疑问,让学生们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举动产生较大的兴趣,继而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以及虎门销烟代表的意义。学生们可以通过资料查询、讨论交流来得到答案。而初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进行相应的思维引导,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到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为了能够防止鸦片危害中国人,是为了拯救同胞而做出的伟大决定。通过讨论交流、资料收集而得到的答案,能够让学生们从疑问中感受到林则徐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又如在开展“五四运动”课程教学时,教师可提前在网络渠道查询相关历史故事,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背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五四运动”的整体脉络,深刻体会当时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此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设良好渗透情境,鼓励自主学习探究
为了营造有利于初中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通过精心构建的教学情境来实现,这样的环境能够深刻影响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实景还原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方法。通过对实物和事件的还原,初中生能够更深入地与事件、观点、论证等产生共鸣,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角色扮演和课本剧演绎等也是可行的方式,它们更贴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构建问题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隐藏在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外交政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我国成立之后的一些外交活动视频、图片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主张独立和平的外交理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泱泱大国的气度以及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的相关视频或者是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周总理代表全国人民主张为世界带来和平的理念,看到周总理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临危不乱的场景,从而使学生们真正地感悟到和平的重要性,对于我国国家政策理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三、引入课外素材资料,推动思想意识升华
为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师不能仅仅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毕竟,简短的课本内容可能不足以让思想认知尚浅的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因此,引入课外资料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更多初中生感悟历史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自我思想意识的升华。在选择课外资料时,历史教师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应选择故事性强的资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思想认知。枯燥的文字内容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生动的故事则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其次,所选课外资料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书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阅读课外资料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的教学时,初中历史教师便可以引入一些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故事,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这一课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很多默默无名的英雄为了抗日战争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通过这样的课外资料引入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这些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精神等等,这些也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
四、结语
总之,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历史教材仅能简要展示国家发展与文化演变。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需从传统文化精髓入手,探究各历史阶段。文化乃国家精神支柱,国民素质之根,发展之要。中学生乃国家未来,文化传承之关键。历史教师应深知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将璀璨文化融入教学,为学生文化自信、品格塑造、爱国情怀培养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顾培兰.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J].基础教育论坛,2022(29):44-45.
[2]孟辉福.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J].中外交流,2021,28(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