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煤炭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家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背景下,输煤系统作为源头控制,是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自2017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已经开始指导并监管输煤系统安全生产。为推进和规范输煤系统安全生产,文章针对安全保护策略展开讨论。
1.皮带机对输煤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1.1皮带打滑
皮带机的皮带与滚筒结合为一个整体,二者的转速应始终保持一致。在现场工作中,皮带打滑现象会频繁出现,尤其是在设备开始阶段,皮带打滑会造成摩擦力做功,滚筒发热,皮带磨损程度加大,两接触表面变光滑,摩擦系数减小,严重影响输送带的寿命,降低传送效率。输送带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是皮带与滚筒之间有足够大的摩擦力,摩擦力小会出现打滑现象,预紧力、摩擦系数和包围角的大小都会影响摩擦力的数值。因此,定时对皮带输送机进行检查和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时有足够的预紧力、适宜的包围角和摩擦系数,以防止打滑等现象的发生[1]。
1.2皮带撕裂
皮带撕裂是皮带运输中较为严重的故障,有撕裂迹象却不及时处理,那么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纵向撕裂,甚至长距离撕裂,只有及时处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进度。(1)异物划伤皮带撕裂:煤块中常夹杂废旧钢铁、煤矸石、混凝土桩柱等利器,下落时因其有势能,可能会对皮带造成局部损坏,通常出现在溜槽下部。若异物过重则会无法正常传递,久之会造成皮带压力性撕裂,若异物尺寸过大则会直接刺穿或划破皮带。(2)抽芯皮带撕裂:常用的输送带是由带芯和橡胶组成,其中带芯按照材料一般可以分为钢绳芯输送带和织物芯输送带。在设备的正常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平衡力的冲击,长时间不平衡作用或超大冲击力下,钢丝绳会面临断裂的风险。且对于钢绳芯输送带而言,由于长时间使用,皮带难免会有磨损,导致绳芯外露。
2.输煤系统安全保护策略
2.1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是输煤系统安全保障的基础,对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应包括安全管理组织的设置、职责和权限的划分以及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职责。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用电安全管理规程等,引导员工正确工作,确保安全生产。(2)岗位责任和分工的明确。岗位责任和分工的明确是为了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和任务,确保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员工将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和分工应根据工作工序和风险特点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安全风险。
2.2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
(1)安全风险评估和潜在问题解决。安全风险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事故的潜在风险。通过安全风险评价,可以发现潜在危险源和风险点,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安全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工作条件和操作程序的评价和分析,发现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的因素。隐患排查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2)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在安全事故调查中,应明确调查组成员和调查方法,迅速展开调查活动,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在调查中,还应准确记载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信息,采集事故现场的证据和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可以包括整改措施、追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整改措施是指对事故原因进行整改,消除事故隐患,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2]。
2.3规范输煤系统安全生产许可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输煤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不得委托或者委托市、县级矿山安全监察部门执行,已委托或者委托的,应当收回。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制定输煤系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标准,对安全设施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查,不仅可以对程序和形式进行审查。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输煤系统安全监管部门应进行现场核查。对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应依法依规予以撤销。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不予受理,且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
2.4人员培训
输煤系统人员必须定期接受输煤系统操作和应急预案的培训。他们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保护自己的安全。通过定期的安全会议和培训,输煤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作用以及安全行为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使每位职工都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3.输煤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体系
3.1体系构建原则
(1)系统科学。应系统考虑输煤系统基础管理、生产/服务、运输、销售等环节,对于输煤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应与所属煤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相一致;应科学规划、设计、执行、评估、改进。(2)双重预控。对生产区域、设施设备和工作任务进行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管理,建立安全作业程序和管控标准,实现生产风险可控、可控,减少隐患的发生。(3)流程管理。建立并实施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管理行为和操作行为纠正,实施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过程控制。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落实岗位职责,实现操作流程规范化。(4)现场控制。应制定相关标准和要求,并组织实施,确保生产、服务、产品质量,定期进行产品/服务质量检查验收[3]。
3.2评价体系构建
按照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目标层,输煤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二层为因素层,包括8个指标,分别为理念目标与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三层为指标层,包括28个指标。四层为基础层,分别为指标层各指标的基础指标,包括84个指标。
结束语
输煤系统的安全防护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对输煤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带式输送机对输煤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入手,提出了输煤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输煤系统安全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技术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挑战。
参考文献:
[1]曹国辉.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运行安全探讨[J].探讨与创新,2019(24):225-226.
[2]李旭刚.输煤皮带机跑偏故障机理及对策研究[J].科研与开发,2019,45(7):12-13.
[3]白会平.燃煤电厂输煤程控频繁故障的应对策略及安全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5,37(0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