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除了讲解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发掘学生的兴趣取向,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落实素养教育的根本要求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初中历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课堂,助力历史课堂的现代化发展,在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历史课堂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和源泉。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历史学科充满极强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学生,才能主动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及体验到历史学科学习的快乐和喜悦。由于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囊括古今中外几千年来的历史,因此许多历史事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重现。这使得部分学生无法了解历史事件以及对历史学科有关知识产生感同身受的想法,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以及老师各项教学策略的落实产生一定的困难和阻碍。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化和枯燥的历史事件以动画或是视频等方式来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和呈现,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与历史形成有效的跨时空对话、产生思想的共鸣。信息技术在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刺激学生多感官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收效果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故事脉络的把握,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二)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图文并茂的网上资源,来有效配合老师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解、知识的传递,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情感的感知以及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同时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从历史史实和事件当中了解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学会以史为鉴、以古鉴今等教育目标。因此,需要老师能够充分的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以及生理发展规律等特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相对真实且多样化的教学情景,转变原有口头灌输式传递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历史学科知识存在的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无趣等现象,使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历史事件发展的背景,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创新与发展教学模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教学体系不利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一步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的转变与发展。例如微课,作为疫情时期以及后疫情时期老师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阶段所常用的一种辅助教学载体,通过将本章节内容知识用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进行重点有效的讲解,对主体脉络结构框架有效引导,有效实现线上线下混动式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实现学习和了解本章节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具体脉络,并利用趣味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网上教学资源来进一步丰富和扩展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预习阶段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有效激活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后续阶段的学习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老师能够高度关注对学生思维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通过激活学生兴趣等各种方式来达到提高预期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所采取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和一言堂的教学风格无法有效激活学生兴趣,甚至枯燥无味的教学风格造成学生产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厌学和恐学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历史学科教学以及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产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热情的关键要素,仅仅依靠完整化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实现对于历史学科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和扩展教学形式和发展教学风格,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有限的教学水平
老师作为初中历史学科发展以及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其自身教学素养以及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历史学科的最终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前部分历史老师在实际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缺乏对不同类型教学方法的探索能力和开发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自身无法有效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这对于老师教学的权威性以及学生心中的影响力的提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自身能够充分的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培训机会和闲暇时间来不断的参加各种类型的交流会以及学习平台,此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技术理论和操作应对能力。
(三)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虽然信息技术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为老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风格提供丰富多样的网上教学资源。但是频繁、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容易造成教师在思想层面上忽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意识,并产生依赖性,同时也会出现未能有效平衡好传统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之间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甚至部分老师在备课阶段直接选择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和资源来运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教学资源是否匹配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是否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实际,导致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反而阻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甚至破坏了原有的教学框架。
三、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历史学科发展的可行举措
(一)学生兴趣的激活
针对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对于当前初中历史学科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需要老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有效推动历史学科的全方位发展以及达到预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状态的教学目标。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和快速成长的关键要素,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设计和开展的具体环节过程中有效的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和丰富教学形式,以转变传统教学存在的各种教学弊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多感官感受,提高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和任务。
(二)教师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教师作为初中历史学科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融入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的设计者,其自身综合教学水平以及对于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融合效率和历史学科的改革效能。例如通过学校所提供的培训平台或是线上线下参加各种学习交流会议等,来了解和学习最先进的历史学科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历史学科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和技巧,并将所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来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同时,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提高的态度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对于信息技术以及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学思维的更新速度,确保能够有效平衡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使用频率和融合速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把握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以及两者的融合使用,确保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推动历史学科教学体系的发展以及优化整体教学内容,以此来达到优化教学课堂以及提高整体教学成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等多项教学目标。
(三)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
情景教学模式作为当前各学科以及各学段所采取的一项常规且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虽然该方法在以往的历史学科课堂当中也经常使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全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述和黑板板书、教材内容来进行有效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史实背景和情景,因此无法有效的给予学生足够的情境营造以及充分的情感体验。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配合具体的章节内容知识来开展多样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以突出章节内容知识以及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的情感共鸣和细节化的学习,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他们所欲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有关章节内容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关于鸦片战争有关的纪录片、影视作品、图片等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剪辑,以 PPT 或是视频等方式在课堂教学阶段进行播放,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书本文字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激发和提升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提高、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为增加学生良好学习状态的进入速度以及课堂交流的探索欲望,老师也可以在学生观看各种关于鸦片战争系列的视频后,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来表达自己观看视频和学习本章节知识的观看感受和想法,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以及深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老师把握本班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学习状态和知识吸收的效率,并将此作为自身后续教学模式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数据参考。
四、结语
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情景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激活学生自主探索欲望等措施,是文章探索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学科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蒋振华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5):69-70.
[2]吴甘泉,黎剑飞 .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渗透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