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

周锦旭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213000

摘要: 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历史学科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框架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客观地分析历史,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具有积极价值。在本文中,笔者以初中历史教师的身份出发,围绕初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有效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有效促进高素质历史人才队伍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方法;教学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通过积极做好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问题的关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围绕教材和相关史料内容进行阅读与思考,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为科学而全面地实现对于相关历史事件和知识的了解,其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导向价值。基于此,在教育改革的引导下,大批初中历史教师针对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希望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持续优化。

一、历史阅读能力

在初中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始终是教师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表示,历史阅读能力是对于文字与图像等资料和信息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其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对于材料中信息的梳理和解读,对于学生知识归纳与理解水平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并做好整合,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辅助价值。

二、影响初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水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削弱了学生教学参与度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对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设计。在这一问题上,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较为传统,基于此,其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1]。其一,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问题,而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缺乏足够重视。其二,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群体教学价值的认识并不准确,其导致教师难以围绕具体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其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生本化课堂的构建与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养成。

(二)教学活动趣味性差,学生实践探索机会不足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就目前而言,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相对较为单一,这一点导致教学工作的整体趣味性总体上较为薄弱。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教师往往难以合理实现对于教学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探索,其导致学生群体在教学期间缺乏自主实践和探索机会。基于此,对于教师讲授的一些历史阅读技巧,学生多数时间里处于纸上谈兵的情况,其使得学生难以灵活运用阅读技巧进行历史教材和史料的阅读,其不利于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有效养成。

(三)教学工作缺乏反思,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通过开展期间,部分历史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2]。具体来看,很多教师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与创新方面,然而,其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和落实效果的关注程度不足,其导致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难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诉求改进授课方法,其使得教学工作落实期间相关目标难以得到充分达成。

三、历史阅读评价分析

阅读评价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与此同时,其同样也是对于阅读能力的延伸。通过积极开展阅读评价,学习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有效实现对于相关内容的梳理,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系统了解。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阅读评价可以帮助其更为系统而客观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情况进行分析与审视,其有利于确保阅读教学工作的个性化调整,对于学生材料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化具有积极价值。

四、对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进行反馈和培养的主要方法

(一)设计引导性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做好教材阅读与思考

在带领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历史阅读能力,教师应注意做好对于历史教材和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从而有效设计相应的教学引导问题[3]。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并尝试结合阅读的内容寻找问题的答案。基于此,学生的阅读可以更为具有目的性,其对于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时,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围绕相关历史事件设计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就隋朝灭亡的根源性因素和相关事件进行提问,从而鼓励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其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发散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材内容并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实现思维的发散与调动,从而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这一点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优化具有积极的辅助价值。

(二)丰富教学工作的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为了实现初中生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教学工作形式的丰富,教师应尝试对于历史教学工作形式的丰富与创新,从而为拓展历史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在此期间,教师在开展阅读技巧教授的同时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以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期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例如,在讲授《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时,通过积极做好对于网络资源的引入和渗透,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历史阅读资料和素材,其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加以实践,对于学生阅读技巧理解和掌握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组织其结合相关内容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交流与讨论,其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其他同学的一样观点和言论拓展自己对于历史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思路,对于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优化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三)做好学情评估与反思,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方法

为了提升初中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引导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于学生群体课堂表现的关注,从而积极做好学情评估与教学反思工作[4]。实践表明,相关活动的推进可以使教师更为客观地了解不同授课方法的应用效果,从而根据学生在阅读期间的一些不当表现对于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其促进了教学工作模式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时,通过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理解与掌握水平进行测评,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阅读期间的不足并根据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纠正,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优化,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此外,相关工作还可以帮助教师更为科学而客观地依据学情对于后续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加以调整,其有利于推动历史阅读教学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师自身执教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良好的导向价值,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历史人才队伍的构建与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带领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改进,充分认清学生群体的教学地位与价值,以便鼓励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对于教材和史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做好对于阅读技巧的教授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索机会,以便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优化。此外,教师应加强对于教学活动落实情况的关注,做好学情的评估并依据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对于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调整与变革,以期确保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3(28):147-150.

[2] 林艺蓉. 指向史料阅读能力提升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9):66-68.

[3] 王建华.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研究[J]. 学周刊,2022,6(6):82-84.

[4] 廖开华.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华夏教师,202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