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方式的研究

董开泰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天津

摘要: 由于地形环境和视野盲区的限制,在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单纯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难以及时发觉处于高空位置的故障点,而采用无人机巡检模式能克服以上局限性。现详细介绍无人机的巡检作业流程,通过几个应用案例分析证明了无人机巡检方式的优点,即依靠无人机灵活的机动性可靠近高空的故障点拍摄高清照片,为迅速判定故障种类并制定消缺计划提供数据支撑,避免了人工登塔,极大地提高了巡线工作效率和故障查找率。同时,提出通过无人机巡检方式和人工巡检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进一步提高巡检效果。
关键词: 无人机;线路巡检;高空;飞行速度;悬停
DOI:10.12721/ccn.2023.1572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传统输电线路的巡检采取人工方式,主要依靠肉眼以及简单的仪器进行巡视,对距离较远的线路细节很难识别,视线也容易受到遮挡。同时,野外输电线路分布地形复杂,丘陵及山区较多,交通不便,巡线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作业强度很大。因此,单纯只采用人工巡线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输电线路进行高效运维的需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红外测温仪等传感器,从空中近距离对输电设备进行检查,实现快速、安全的输电线路巡检。

目前,无人机技术已经逐渐普遍应用到输电线路的巡检工作中,大型、小型和微型无人机分别适用于长距离、中短距离以及视距范围内的线路巡视。其中,微型的旋翼无人机操控简单、灵活易用,技术门槛较低,适合在基层班组推广普及。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旋翼无人机在线路故障巡视、灾情勘察、工程验收以及应急抢修等工作中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无人机巡线作业研究

为保证无人机巡检作业的安全和效率,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发了无人机机巡标准,班组开展机巡作业时必须遵守无人机巡线作业规范。

1.1作业前准备

无人机巡线作业前,应先将飞行计划上报主管部门,申请特定空域飞行。飞行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在作业前不能饮酒,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检查所有工器具是否齐备,如飞行器、风速仪、电池箱、遥控器、监视器等,并检查各个电器的电池电量以及储存卡空间是否足够。对无人机做细致的外观检查,如云台固定是否正常、桨是否松动、相机固定是否正常等,并进行通电测试,观察云台是否正常自稳,测试拍照、录像正常,将飞行器起飞至3m高,确认飞行器姿态平稳等。确认人员和工器具满足作业条件后,再根据作业任务划分好飞行区域,明确巡检线路的走向、起点与终点、交叉跨越情况、杆塔GPS、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结合卫星地图,做好初步飞行路线规划,输出飞行示意图。

1.2作业风险评估及控制

工作负责人对无人机巡检作业安全进行分析,并向工作班成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如要防止无人机误碰、误撞带电体,因此飞行员需注意使无人机与带电导线等保持安全距离,并注意躲避飞鸟及其他障碍物。密切注意实时气象条件,如遇突发雷雨天气则应立即实施避险措施,防止无人机坠毁事故发生。在巡线过程中,也要主要交通安全,避免工作班成员在高温环境下劳累过度。同时在野外巡线过程中,注意防止小动物伤害,并备齐必要的应急药品。

1.3无人机巡检作业过程

在起飞前,首先核对线路名称及杆塔号,观测作业现场的环境和风速。若现场作业环境恶劣或当风速大于5级时,飞行作业取消。分析现场环境,确定精细化的飞行路径及设备拍摄顺序。飞行路径一般遵循先远后近、先难后易的原则,并还需留有足够的返航时间。同时,无人机严禁在市中心、人群密集区域等禁飞区飞行,飞行半径需小于2500m,还需将飞行情况告知区域内的所有人员,以使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躲避措施。

当完成巡检任务,或无人机电池电压单芯低于3.7V时,须操控无人机返航或就近平地降落。降落过程中,无人机的降落速度不得大于3m/s,并在降低高度的同时调整水平距离,以确保无人机安全降落。

1.4巡检数据分析及缺陷处理

无人机完成巡检任务后,现场下载相机拍摄数据,查看照片细节,如发现缺陷就记录下来,并制定消缺计划,缺陷处理完成后结束流程。回到办公室后,将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数据分类整理,方便今后查阅调用。

2、多旋翼无人机应用

2.1无人机通道“粗巡”缺陷排查

一些输电线路由于断股缺陷不明显,在人工地面巡检过程中很难发现,此时,无人机快速、灵活的优点就展现了出来。发现断股缺陷后,飞行员可以控制无人机精确对准断股位置,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相机,多角度对该杆段断股处进行拍摄,并将图片实时发送到地面基站。通过图片确认,,为制定缺陷处理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持。

2.2无人机精细化巡视缺陷排查

在使用无人机精细化巡视过程中发现体积小、人工很难查找到的输电线路设施缺陷,只有通过使用无人机才能实现快速高效的排查。

2.3雷击故障点查找

在垂悬绝缘子串发生雷击放电后,在挂点金具、均压环、垂悬线夹或导线等处会有明显的放电、烧伤痕迹,而这些地方由于位置离地面较远,人工很难在地面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到,即使人工登上杆塔观察,仍然会存在视觉盲区。而使用无人机对雷击故障点进行查找,则可利用高清相机进行360°无死角拍摄,准确查找到放电点。

3、无人机与人工的协同巡检

由上述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案例可知,无人机以其机动优势,基本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可以快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多角度拍摄离地面较远而难以观察的故障点,无需人工登塔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巡线的缺陷排查效率。而对于输电线路的基础、拉线、接地装置等位置,飞行环境较为复杂,并不适宜采用无人机飞行作业,还需人工地面巡检。可见,无人机巡检方式和人工巡检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还需结合两种方式协同巡检。以杆塔瓶口为界,瓶口以上的部分由无人机进行巡检,瓶口以下部分由人工进行巡检,通过两者的协同,能有效发现单一角度无法查找到的缺陷。

在制定巡检计划时,无人机巡检计划先于人工巡检,由无人机搭载的相机或传感器发现疑似故障点,通过精确拍摄对故障进行精确判定。但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仍不能确定的故障,则需人工登塔排查。这样的计划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登塔的作业量,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作业效率。

结束语

利用无人机搭载的设备可以准确得到输电线路的相关状态,有助于迅速排查输电线路存在的故障和缺陷,缩短了巡检时间,这在故障抢修中尤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无人机不受地形和环境的影响,能够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双赢。通过无人机与人工的协同巡检,充分发挥两种巡检方式的优势,能极大地优化线路巡检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勋,张欣等.无人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及需求分析[J].电气应用,2015(S2).

[2]汤明文,戴礼豪等.无人机在电力线路巡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13(3).

[3]王柯,麦晓明等.无人机在湛江电网台风应急巡检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15,28(9).

[4]王振华,黄宵宁等.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