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能源配电网是指通过分布式发电技术,将发电端与负荷端进行连接,从而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配电网。在我国,新能源配电网具有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其应用能够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新能源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质量,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并满足用户用电需求。
一、新能源发电对电力调度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配电网逐渐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但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不能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对电力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发电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电力调度工作开展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降低了新能源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新能源配电网中存在大量分布式电源,这些电源设备具有一定随机性,不能完全满足用户供电需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②增加了配电网调度难度。新能源发电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分布式电源出现故障时,会对配电网造成严重影响。
图1:新能源配电网
二、当前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结构缺乏关联性
目前,新能源配电网结构设计缺乏关联性,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一方面,配电网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线路传输电能过程中产生的损耗较大,加大了系统整体运行成本,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配电网结构设计缺乏科学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对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配电网设计结构缺乏科学性。部分地区仅对配电网进行简单的规划和设计,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而导致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二)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调度人员难以有效掌握实时信息。由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使得调度人员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对于电网运行的情况掌握不够,在电力调度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而影响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处理方面,管理系统缺乏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另外,部分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共享程度低,无法实现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由于数据共享程度低,使得调度人员无法及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影响电力调度工作质量[1]。
(三)资源整合缺乏统一规划
当前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整合缺乏一定合理性,导致电力系统整体效率低下。具体而言,部分企业对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对新能源配电网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整合工作效果不理想,电力调度水平低下。
三、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新能源配电网调度工作管理水平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在调度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调度管理方案,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做好预防工作。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二)优化与升级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的优化与升级,是进行电力调度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背景下,传统的硬件系统已无法满足配电网电力调度管理工作要求,需要优化与升级硬件系统。在传统硬件系统中,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是无法及时获取和分析的,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获取配电网运行状态。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要将配电网中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与优化,优化系统硬件设计,使其能够全面采集和分析配电网运行状态数据,为实现配电网电力调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同时还需要对硬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
(三)提升安全意识
由于配电网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多的高压设备,因此在配电网电力调度工作中,要重视对电力调度安全意识的提升。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式,使员工提高对配电网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提升电力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并做好工作交接工作。同时,要加强配电网电力调度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掌握配电网相关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配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供支持[2]。
(四)深化新能源配电网运行管理部门合作
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的优化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实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在新能源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电力调度管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在新能源配电网运行中的职责。比如,在新能源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调度管理人员要加强与电力调度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明确管理工作内容和责任,加强对新能源配电网运行安全隐患的排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电力调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能源配电网的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发现电力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电力调度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和作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共同提高新能源配电网运行水平。
(五)基于模糊理论的实时调度
为保证配电网实时调度的科学性,提升配电网调度的效率,可结合模糊理论构建电力调度模型。首先,通过模糊理论分析配电网电力调度系统,制定出相应的调度规则,确定模糊集合;其次,基于模糊集理论确定各规则所对应的隶属度函数;最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糊理论建立实时调度模型后,可依据不同系统运行状况选择合适的模糊集合进行电力调度。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所需的具体参数值,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如在负荷预测时需要将不同时段下负荷值纳入考虑范围;在机组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时段下机组出力情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时段下各因素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调度规则。
(六)基于智能算法的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逐渐重视电力调度工作,并采用多种智能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其中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在优化过程中应用较广,且效果良好。例如,在研究中通过遗传算法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有功功率进行优化,在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配电网运行效益,促进了新能源配电网健康发展。然而,传统智能算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从而影响优化效果。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智能算法,提高其应用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优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电力调度方案。目前,我国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仍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此外,还需重视新能源配电网电力调度优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合理设置电压波动范围,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宋来旭,赵康,陈秀华.含储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双层优化调度策略研究[J].吉林电力,2022,50(5):6.
[2]马松阅宇雪潘瑰琦.电力配电网调度优化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2021,000(010):P.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