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高,进展迅速,早期进行对症处理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风险[1]。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检查手段,有利于尽早确诊疾病,及时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减少患儿健康损害,提高生存质量[2]。既往临床采用X线片进行诊断,然而诊断效果不甚理想,误诊、漏诊的概率较高[3]。CT相比之下诊断效果更好,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观察患儿病灶形态及累及范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X线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年龄范围为1岁~11岁,平均年龄为(6.19±1.43)岁,病程范围为5~18天,平均病程为(10.83±1.34)天。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1)患儿临床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胸闷等临床表现,病历资料齐全。(2)患儿家属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积极配合试验工作。排除标准:(1)合并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的患儿。(2)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儿。(3)依从性较差的患儿。(4)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的患儿。(5)合并哮喘疾病的患儿。(6)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纳入的所有患儿同时进行X线和CT检查。X线检查时所有患儿采用相同的X线拍摄仪器,予患儿实施胸部正侧位片摄影,CT检查时所有患儿采用相同的CT检查仪器并由同一位影像科医生专门负责,协助患儿仰卧位,嘱咐患儿深呼吸并其屏气状态下扫描患儿肺尖至横膈部位,观察患儿的大小、位置、形态、密度等情况,同时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增强扫描。对于配合度较低的患儿可视情况给予水合氯醛镇静。
1.4 观察指标
CT和X线检查结果对比;支原体肺炎CT及X线特征。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和X线检查结果对比
CT确诊率为92.00%高于X线6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CT和X线检查结果对比[n(%)]
2.2 支原体肺炎CT及X线特征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间质浸润型、腺泡型、混合型三种,间质浸润型为主要类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边缘模糊。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等表现。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危及小儿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高,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重点难点[4]。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患儿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带来较大影响。小儿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头痛,发病潜伏期较短,患儿体液及痰液等分泌物传染性较强,严重者可以引发大面积感染并加大患儿死亡风险[5]。感染后除了损害患儿呼吸道外,可以通过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受损。通常,支原体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感染人体。患儿由于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肺泡组织数量较少,弹性纤维发育薄弱,难以抵抗有毒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的侵犯,并因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相应的病变[6]。临床诊断经验发现,虽然采用X线检查可以获取较好的诊断效果,但对于早期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较差,难以分辨较为微细的间质性改变,无法细致地观察隐秘部位的组织和病灶,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患儿病情诊治,使得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CT检查相比之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的优点,有助于临床医生细致地观察病灶情况,完整显示病灶累及的范围及周围组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价值,选择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X线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结果表明,CT确诊率为92.00%高于X线6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间质浸润型、腺泡型、混合型三种,间质浸润型为主要类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边缘模糊。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实变影,可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等表现。小儿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临床治疗用药需要更加考虑仔细,减少相关毒副作用。通过CT辅助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小儿支原体肺炎不但表现为肺叶病理性改变,还可以导致胸腔内相邻脏器病变,因而临床通过使用CT检查可以完整地获取患者病情,确保诊断严谨,避免遗漏,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避免误用、滥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的早期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价值显著,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患儿疾病治疗争取时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友梅,陈鹏,郭兴法,卢洪慧,张小丽,林彬,范炜斌,殷炜铭.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4):5634-5637.
[2]黄飞飞,林烈宝,陈秀丹.X射线摄影与CT扫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1):52-54.
[3]颜琳琳.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4918-4919.
[4]邓文成,王万党,张杰良,杨旭然.CRP联合SAA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9,25(10):1737-1741.
作者简介:
徐娜,女,彝族,1980年10月生,大专学历,主要从事影像放射诊断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