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邓正雄

龙岩技师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电力工程事业呈现快速发展势态。从电力工程内部层面看,除主动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外,还需持续提升供电企业电力系统的建设水平,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如何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建设相结合,是电力建设单位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概述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旨在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及安全。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电力系统在电力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促进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目前智能技术、集成技术等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内容,为了实现电动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就要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整合,节约管理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管理效率,实现电力事业的高效发展。
1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之下,电力系统可以在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从而提升配电效率,推动电力系统的输电、配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收集和分析,同时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状态的监控,并且针对不同的故障参数对故障问题进行诊断,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此外,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各区域的电力系统的电网调度技术是存在差异的,而通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实现自动调节,同时加强对电网信息的整合和存储。
2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2.1维修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具体运行期间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及制约,以至于各种运行故障频频发生,无法保证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以往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及相关问题时往往是利用人工方式完成问题检查及后期处理,具有时间耗费过长及系统维护检查工作量庞大等鲜明特点,甚至需要切断总体电源,直接影响区域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在电力系统运用期间,灵活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大大提高对故障问题的定位准确性,极大程度上节约人力检查时间,保证总体检查精确性及精准性,为后期开展故障检查及维护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甚至能直接上传故障问题完成数据信息的分析。
2.2采集电力数据

由于社会大众电力消耗相对庞大,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数据采集难度及电力生产压力。电力数据采集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的关键环节,其采集结果完整性与参数调整及设备调控效果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灵活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满足自动化及智能化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实时收集各种信息数据,包括维护维修、信息采集、数字通信及信息统计等。同时,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此外,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实时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全面采集及维护管理现场设备设施。
2.3改变系统结构

智能化是当下我国各个行业及各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电力系统也不无例外。如何实现智能化发展目标,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电力系统智能化目标的实现途径相对丰富多样,尤其是能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由此可见,电力系统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手段不只能改变电力系统的总体结构,还能满足复杂电力系统趋向信息化转变的要求。同时,电力系统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能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大大提高系统管理效率,分担人力管理的工作量,促使复杂的系统管理趋向简单化及信息化,极大程度上简便系统管理流程。
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3.1 PLC技术与变电站的应用

PLC技术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应用PLC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指令的自动编程和运算,使电力系统处于低能耗工作状态,应用PLC技术进行信息数据采集、转换与传递,可以实现柔性操作智能控制,应用PLC技术控制电力系统运行单独模块信息与通信连接,可以使电力系统协调有序生产,应用PLC技术也能够有效控制电力系统压力与流量,实现模拟闭环控制,或者应用PLC技术进行开关量控制实现电力高效生产。我国的用电情况比较多元化,不同用户和不同场所所需的用电量和用电电压都存在区别,为变电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困难,如安全隐患处理、风险处理等,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规避人工触电风险,保障安全生产,利用远程通信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测量装置自动化装置的重组,利用其对线路设备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存储于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改变运行效率低的缺陷,使设备微机化,有助于节省空间,实现变电站自动化运行。
3.2集成技术的应用

以往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肩负着分开管理电力分配及维护安全等工作职责,存在引发极个别环节间衔接问题的可能性,反而极大程度上降低总体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电力系统各个部门及各项环节可大力推行统一化管理模式,能大幅度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及服务能力。同时,与其他类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相比,集成技术手段融合多门学科知识及理论要点,而将其与电力系统运行环节相结合,不但能充分发挥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优势,还能大幅度提升电力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有助于及时发现系统的运行故障,突出运行模式一体化的特点,对于保证供电质量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3.3人工智能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行期间,虽然引入了自动化仿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但是不代表杜绝故障问题,因此,当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故障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在原本的故障定位过程中,主要借助人力和物理设备对整个区域的电力设备和线路进行排查,工作量大而且其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故障修复的效率,同时造成资源浪费,但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反馈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分析和处理,确定故障部位,并且将相应的数据信息传递给故障修复人员,以便修复人员能够更快、更合理地选择对应的修复措施,以此提升修复的效率,同时降低电力系统的修复成本,并且加快恢复供电,减小停电带来的间接损失。
3.4仿真技术与多项集成技术的应用

仿真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电力系统建设通常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运行数据实验,只有实验数据信息满足标准时才能够开展后续工作,而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IP协议,将信息通过Internet传到数据终端中,利用智能系统的仿真技术审核评估各项数据信息,能够使电力系统防御机制更加健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维护成本。多项集成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产物,具有良好的科技性,也具有一定复杂性,应用多项集成技术汇总用户不同需求,进而使电力系统统一处理,既降低了投资成本,又提升了运行速度,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束语
电力系统运行越高效、快速,越能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电力企业应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视,将电力系统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技术应用优势,并持续扩大技术应用范畴,重视技术的深入开发,为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高效性及可靠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爽.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6):74-75.

[2]叶红军.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8(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