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何志宏

蓬溪县赤城镇玉泉街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川 遂宁 629100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与观察组(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73.4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正骨推拿手法;结合;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
DOI:10.12721/ccn.2021.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退变引起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发生移位,移位包括前移、后移及侧方滑脱,较为常见的是向前滑脱[1]。该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患者有不同临床表现,常见表现为坐骨神经受累、间接性跛行及腰骶部疼痛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委员会批准后,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均符合X线及CT检查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脊柱肿瘤、痛风及精神疾病患者等[2]。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47.61±3.24)岁;观察组患者男25岁,女24岁,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7.81±4.7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保持同质性,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包括针刺与灸法,①针刺法: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针刺疗法,如体针选取患者腰阳关、阳陵泉、承山及环跳等穴位,由浅至深,反复提插及捻转,患者感到酸、麻、胀时则证明有效,医护人员需控制针感,若手下无沉紧的感觉,可借助弹、刮及震颤等手法加强针感;②灸法包括艾条灸、雷火灸、热敏灸等,如艾条灸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点燃艾条一边,燃端距局部3cm处微熏,若患者感到有温热感则证明有效,每次灸20-30分钟左右,灸到皮肤灼热即可停止,过程中注意避免艾绒灰脱落致患者身上。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医护人员操作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首先按揉患者背部,使患者放松,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对腰部肌肉进行按揉推拿,然后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放松腰部,帮助患者向前弯曲60°,右转45°及以上,要求患者做到向后内侧进行旋转,同时缓慢向上推偏歪棘突,若过程中听见声响及移动感,则证明治疗过程较满意。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均注意适当活动,如坐起活动,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膝盖弯曲,将小腿置于床边,帮助患者坐起,小腿垂于病床旁;蹲下立起动作,首先从床上坐起,数分钟后若无异常则可在他人帮助下缓慢滑下床,脚着地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再站起,过程中注意保持腰部伸直,重复20次,强度循序渐进,若有不适即可暂停。  

1.3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对比,症状包括间接性跛行、腰痛,分值0-5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2)根据腰椎功能JOA评分[3],总评分为0-29分,计算改善率=[(治疗后椎功能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椎功能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改善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一般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治愈:治疗后,患者情况完全改善;显效:治疗后,患者椎功能评分为60%及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椎功能评分为25%及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椎功能评分为25%以下或发生功能障碍。以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x̄±s,分)image.png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73.4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例,%)image.png

3 讨论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原因包括创伤、退变因素、先天性发育不全、疲劳损伤及病理性骨折,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诊断,症状包括腰痛、大腿痛及臀部疼痛,神经根受压时还可见肌力与踝反射改变[4];还会出现阴部麻木、尿潴留及大小便失禁。目前为止,治疗该病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费用较高,风险较大,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并不适用,手术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而保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治疗方法,是在针刺与灸法共同作用下治疗。该治疗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情况及状态,通过针刺及灸法刺激相关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是中医治疗依据的辩证原则,针刺通过进针后与手法的配合,取得人体自身调节反应能力[5];灸是通过烧灼某部位相关穴位,促使热能量进入体部,以温促通气血,从而促进患者较快恢复。但是针灸疗法不适用晕针灸的患者,治疗过程应谨慎操作,若有不慎会引起艾火燃烧发生火灾,针刺完后注意拔除所有针。

正骨推拿是中医骨科中的外治法之一,又称正骨按摩。该治疗可通过针对性按摩促进血液正常代谢,医护人员以轻和之力按揉患者疼痛部位相关穴位[6],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机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7],该治疗是通过推拿手法,将推拿时的机械能转换为热能,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可以提高患者头痛部位组织的温度,改善血液循环。推拿前注意先放松患者的肌肉,充分放松后再进行正确推拿。

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有重要意义,能够疏通患者全身经络,调节机体阴阳失衡,驱除病痛,安全性高,且费用较少,是中老年患者治病的首选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73.4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治疗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患者中应采取针灸治疗结合正骨推拿手法。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中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智先.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观察[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 7(04):111-112.

[2]孙连伟, 王世轩. 正骨推拿手法及针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概况%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ith Orthopeic Manipulation and Acupuncture[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031(012):72-75.

[3]李华. 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正骨推拿手法在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049(008):983-984.

[4]王斐.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 黑龙江医药, 2018, 031(006):1396-1397.

[5]彭海, 刘金成, 李进选.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013(013):113-114.

[6]徐峥, 李金龙, 樊大钊. 中药汽浴疗法联合手法整复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2):150-151.

[7]王金辉, 廖文胜. 经椎间孔和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0):1796-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