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混合教学策略

徐莹

浙江省衢州理工学校,324000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很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理解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不高、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教学质量差、实习机会少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注重将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 中职;机械专业;混合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2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趋势也不断增强。在机械制图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分析

(一)三维制图软件的应用

三维制图软件是目前非常流行的机械制图软件之一,它可以提供比传统的二维制图软件更加直观的操作界面,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知识。例如,使用三维制图软件可以直观地呈现机械零件各个方向和角度下的外形和结构,使学生对机械零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三维制图软件还可以模拟机械零件的运动过程、应力变化等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制图体验,加深对机械制图知识的印象。

(二)计算机辅助制图

计算机辅助制图已成为现代化制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职制图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学生可以轻松绘制复杂的机械图形,而且还可以随时进行编辑和修改,提高教学效率和制图准确度。

(三)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实际机械零件或机械装置进行仿真,以达到预测或者分析其工作性能等目的。该技术已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机械零件的运动、应力分析等进行模拟,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零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机械零件的各种运动行为和工作状态,加深对机械制图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一)丰富技术运用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创建一些与实际机械产品类似的虚拟模型,辅以实际操作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图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机械制图知识点,将文字阐述与图像呈现相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创新并优化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运用模式,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更加多元化。

1.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利用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利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材等。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平台上随时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平台上也能跨空间与教师进行互动,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

2.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

机械制图过程中,三维建模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完成相应的绘图任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物理结构和构造,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同时,三维建模软件也可以进行动态模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原理。

3.虚拟仿真实验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结构的运转原理和工作过程。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VR、AR、可穿戴设备等等来实施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验操作情境,创新学生的学习模式。在机械制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任务。由于零件、部件或者机器结构形状比较复杂,就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观察和测绘,自然他们很难绘出真正有效的图片。所以利用这种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实训场观察和测绘零件的过程,便于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驱动他们主动投身于绘图的研究与操作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混合教学手段

1.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连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种混合教学的模式归纳为“线上预习+线下学习+线上复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字并非是机械地、盲目地叠加起来的,它是依据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条件,有针对性地衔接,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线上预习的具体情况,给他们提出相应的问题。随后在线下教学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得线下的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老师还应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巩固复习。所以教师就应该科学分析预习、教学及复习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地将混合式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发挥到最大。

2.巧妙创设课程学习情境

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及主动建构的整个过程。以此为基准点,整个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将会得到大大的优化与创新。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相对应的课程学习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对应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感知、知识的学习及知识的运用,丰富知识学习活动的环节与过程,以此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机械维修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预习阶段,就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与钳工划线加工、机械保养、零部件维修等等相关的视频或者图像资料。让学生借助这些视频,获得较为直观的感受和体会,真正意义上地感知到课程所学的知识内容。

三、结语

总的来说,中职机械制图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需要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和布置学习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注重教学反馈和调整,以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混合教学模式[J].经济师,2021(2):10-11.

[2]肖慧娟.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混合教学模式[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8):4237-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