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董洪亮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150025

摘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工作要以利用网络便捷与丰富的服务作为前提,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进行适宜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生要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平台。只要对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就能达到促进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快速稳健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开放式的教育资源网络在各高校已经流行起来,很多高校和教育机构都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放在了网络环境中,突破了以往传统老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降低了查阅资料的门槛,让汉语言文学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高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效率。但是,教师要想把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其自身的能力,就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这类传统教学模式很强的传统专业上,汉语言文学是一种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就不能将理论知识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式思维的学习,这将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专业的教学目的。

一、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传统教学模式很强,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传统型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人才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的教育发展趋势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方向进行发展,因此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改革和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授课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从研究型专业向服务型专业的转型,合理增加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地丰富语言文学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教育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入专业型人才。

(二)加强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要的要求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也为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和完善自我专业素养提供了学习动机,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与以往的社会和学生作比较,当代学生更适应具体化和职业化的学习内容,对实践教学环节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注重其实践动手的能力,光靠理论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已经不再是主流,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注重实践教育的落实,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就很难适应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因此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势在必行。

(三)实践教学是实现合理教育目标的需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找寻的工作大多都是服务于一线的工作,例如公务员、教师、媒体人等,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从事有关于研究类的工作,如果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那么汉语言文学教师就无法在授课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是注重综合性发展人才的社会,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要从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制定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二、网络环境下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发展目标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得到普遍提升。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职业岗位、学生的就业需求作为前提条件,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和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工作,确保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会与社会和时代造成脱节现象。传统的理论教学当中,教师讲课内容比较侧重以符号理论存在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但是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网络的环境下,以符号理论存在的等一切汉语言文学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的连接和沟通来完成。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网络课程体系和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专业的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进一步运用网络所带来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

教学质量的保障来自于完善的教学监督、教学考核和教学反馈机制。在这样的体制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调动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推进,在满足了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于学生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举个例子来说,第一,汉语言文学教师利用网络为教学媒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控;第二,利用网络远程操作来进行学生的作业指导及实践活动评价;第三,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来说,通过网络即时通信的手段,及时有效地实现学生、教师和社会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并通过及时反馈上来的信息,作为学生考核的恒定标准和教师修改教学计划的基础和参考数据。

(三)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的平台

为实现网络环境下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双向共同发展和互动的必然趋势。例如,可以建立专项的实践实验室、组织多元化的专项实践活动的仿真模拟实训场景等。在校外,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成分发掘有效的汉语言文学的文化资源,构建出具有教育价值的实训教学基地,例如电台、报社、杂志社和各个单位的企业文化部门等都是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发展规划和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发展才能的良好平台。只有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才能实现其意义;只有更贴近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操作,才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阶段发展来看,汉语言文学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优秀资源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定发展,构建符合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要求的汉语言文学体系。在网络环境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新模式,要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做辅助性工作,并由此来构建学生完整且立体的知识框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各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要积极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导、网络为工具,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J].张梦珂.  课外语文. 2020(06)

[2]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宋慧娟.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2)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张玉堂.  商业故事. 2020(30)

[4]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田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