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现实需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以前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增加了指导性,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倡导将评价融入到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上要求说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长期对历史教师的听评课,我发现历史老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中的目标意识不够清晰,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站在学生的“学”,而是站在教师的“教”,教学目标不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而是注重知识识记,甚至还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准。
二是是教学立意不明,没有坚持素养导向,问题导学,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识记一些基本的历史史事,学生没有深度的学习和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一些教师上课只是罗列基本的知识点,强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作为培养学生的着力点。
三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不明确,与教学目标不对应,有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式单一,主要以学生阅读教材为主,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情境和史料,学生没有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课堂效率整体不高。
四是教师教学评价意识不强。现实教学中教师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做到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不能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发展进行评价,教师更多的注重学生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而轻视学生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特别是在课堂中缺失教学评价环节,以至于不能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难以实现高层次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二、对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认知
我们经过学习和探索,认为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学情,精准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任务的完成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和全体初中历史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重点为研究精细备课,研究目标制定的依据与表述,精准制定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检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的研究,引领老师关注课堂教学环境、教学媒介的使用、信息的选取和组合、教学环节的筛选和排序,科学设计教与学的活动,简化课堂环节,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对评价的研究,达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的目的,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
三、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精准制定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为: 1.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其经过学习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知识作为教学目标;2.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3.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问题解决的实际程度,尤其是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教学目标要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使之指向学生通过学习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据此,我引导初中历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依据课程标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运用哪些内容,通过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形式描述教学目标,并且在每一个教学目标后面标注此目标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全体初中历史老师共同进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山区县域初中“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实施之确立教学目标的探究与实践》研究。
四、在教学评一体化中优化教学过程
(一)进行大单元备课,落实新课标要求
为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我组织全县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山区县域初中“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实施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并进行了七年级和九年级的集中研讨,最终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实施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成果集锦》,供全体初中历史教师参考使用。
例如教师在设计《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课时,教学过程共分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时空线索、知识构架、素养提升、中考链接几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历史解释为什么是近代化,内涵及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表现,然后明确各部分的目标,再用时间轴形式对本单元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并且呈现同一时期世界历史发生的大事件。接着进行知识构建,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素养提升部分,用材料、地图、图片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最后中考链接,提升能力。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更加走进历史,熟悉历史;通过史料研习,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论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五、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深化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身“学”的不足,及时弥补知识漏洞。具体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我们主要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事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解说,让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我们倡导则是用描述性语言,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其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在课堂检测部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检测试题,以客观了解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单元评价和期末评价中,我们严格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根据山西中考“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命题构建精选试题。期末评价试题做到尽可能覆盖学期所学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对学生历史学习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时,我们采用SOLO理论分等级予以赋分。例如:对学生用文字介绍一处红色革命遗址时,我设计以下评价标准。第一等级4分,评价标准为:介绍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能对革命遗址从地理位置、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现实意义等方面介绍,表述准确。第二等级2—3分,评价标准为:介绍相对完整,表述较清晰。对革命遗址的介绍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紧扣主题。第三等级0—1分,评价标准为:没有作答,或作答文不对题。层次不清晰,表述很不完整。
结语:
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创新导向,在“教学评一体化”上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才能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丽. 数据赋能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3.05.016.
【2】陈梦媛.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J]. 家长, 2023, (17): 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