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学校教育针对性不强、家庭教育严重缺位、社会教育体系不完善、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基层政府立足实际,构建由家长、政府、学校和校外各类组织广泛参与的关爱体系,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融入多元参与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持续发展的关爱平台。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对于一般家庭的儿童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的教育指导,学校也就成了他们寻求学习辅导和情感慰藉的主阵地、主渠道。但部分学校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方面的天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学校尚未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全都交由班主任负责,而班主任在重点关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精准帮扶。
2.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关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许多父母已经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但没有把做好家庭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落到实处。有的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一味溺爱,放任其“自然”发展;有的父母不愿与孩子沟通,缺乏民主意识,凡事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从不换位思考,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任性、叛逆;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责骂多于说理、唠叨多于交流,不善于倾听,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疏离感,不愿与其交流,甚至为避免责骂而说谎、逃避。
3.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爱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全社会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帮扶体系还不系统、完善。每天放学后、每个法定节假日,甚至寒暑假,都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社会机构提供关爱、教育、指导、帮扶的时候,但社会机构很少为其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主要原因是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较少,活动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特别是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发挥爱心帮扶的作用不明显。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1.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设置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一是育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德首先要扶心。学校可以聘请心理咨询师或利用本校的心理教师进行授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开展意志力、抗挫力的训练,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关于留守儿童扶心教育的校本课程。同时要重视普法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法律工作者到校授课或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到公检法机构参观学习,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二是扶志。“扶智先扶志”,要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发展观、成才观。学校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爱好、理想和职业意向,并为其提供相应条件。作为教师、社区服务者、志愿者要发挥自身重要作用,以支持者的身份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期待,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及合理的职业发展倾向。三是扶智。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扶智教育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学业帮扶,激发其内在力量,促进其主动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正常的课堂学习效果有时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课后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也需要社区的志愿服务者做好校外辅导。
2.实行“一生一策”、精准扶助,巩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
农村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要发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力军作用,制定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档立卡,实行“一生一策”,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各项关爱、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要强化师资力量,在开发教学内容、设计组织相应活动等方面提供软硬件支持,重点做好课后作业辅导、师生沟通交流、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困境疏导等工作,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内在动力,着眼农村留守儿童的终身幸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强化家教指导、家校共育,补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短板
家庭教育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短板,学校要强化家教指导,充分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融洽亲子关系,丰富学生的亲情体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要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家长学校、个别交流等形式主导家校合作育人工作,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增强做好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利用移动通讯新技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学校沟通交流,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向而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加大部门协调、资源投入,完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
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体系,建立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及牵头单位,进而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好统筹协调,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场所,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日常运行及办公经费。要落实相关政策,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社会帮扶救济范畴,争取一部分帮扶、救助、补助资金,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的保障力度。
三、结束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家长就近就业创造机会,完善社会力量,合力相伴儿童成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资金及环境优势,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人数,给予农村儿童无可替代的家庭关爱。
参考文献
[1]吕宾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2019,(2):97-108+112.
[2]黎平辉;蔡迎旗 . 从同一到融合: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J]. 当代教育论坛,2019,(3):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