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深化技工院校改革,促进技工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21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为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提出健全完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实施优质技工院校建设计划。以技师学院为重点,在全国遴选300所左右优质技工院校、500个左右优质专业。在全国各地技工类院校积极建设“双优学校”项目背景下,为积极响应我院建设“双优院校”号召,顺利达成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成优质专业的目标,本课题组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重建,以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实施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规定,本文将针对方案中提出的“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发挥好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作用。在转变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理念指导下,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
一、现阶段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数技工院校沿用高职或本科院校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缺乏鲜明的技工院校特色,评价内容以理论知识的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法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综合考察。
(二)重结果、轻过程
只重视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导致很难全面、多方位地评价学生。
(三)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大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或者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评价,忽视了来自企业、行业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价。
(四)评价维度单一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基本以学业成绩为参考指标,不能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价。
二、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 满足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不断升级,传统的基于学历和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
(二) 强化人才竞争力
良好的通用素质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竞争力,促进其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发展。
(三) 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指挥棒,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之一,有助于推动教育理念变革、课程设计重心转移和教育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改革。
(四) 改善就业形式
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立通用素质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此种变化,帮助人才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五) 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通用素质评价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高校和企业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精准性。
总之,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良好地协助创新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指导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行业需求计算机网络应用高技能人才。综上,开展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三、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 多元化育人
从国内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已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了协同育人的相关研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虽有倡导校企合作育人,但行业、产业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并未体现出来。同时高职院校理论研究较多,但与企业联系更紧密、更具优势的技工院校对协同育人理论研究较少,也缺乏实践研究。因此,基于行业、产业、企业等多元协同育人理念,通过打造校企合作研修平台来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了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关键。
(二) 公正客观
评价体系应该公正客观,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干扰,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被评价者的学识水平和能力。
(三) 实时性
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及时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与学习。
(四)标准科学
评价体系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标准和方法上,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评价,尽可能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信度。
(五) 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指导被评价者的发展和提高,适应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四、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确定与通用素质评价体系指标确定
(一) 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确定
确定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的过程,本课题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期刊收集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情况,着重查阅、收集与评价体系构建相关通用素质测评方案、经验及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出对本课题有价值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座谈,就通用素质涵盖的范围、各个评价项目下的评价指标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一份初步意见。还通过访谈交流与问卷调查等方式,从政府、行业、企业、技工院校等视角出发,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所需的项目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以便构建更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3.个案研究法
以我院大力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为契机,深入开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方位评价体系构建。同时在计算机网络行业相关企业的助力下,协同相关兄弟院校一起,就人才培养中的德育素养评价、学业评价、技能考证、顶岗评价、就业测评等方面深度交流。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技工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相应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优化意见,为成为优质技工专业添砖加瓦。
4.经验总结法
定期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总结。以论文和研讨课等多种方式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二) 通用素质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最后,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建议和本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确定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的通用素质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通用素质评价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为确保以上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通用素质评价体系覆盖面相对较全,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可在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中时,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提高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确定的通用素质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及具体内容如下:
1.德育评价
(1) 德育课程
包括开设的:伦理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课程。
(2) 日常行为规范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文明礼貌、仪容仪表内容。
(3) 道德品质
包括:思想品质、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公民意识等内容。
2.智育评价
(1) 专业课程考核
包括:网络基础知识课程、网络配置与管理课程、网络安全防护课程、网络服务与应用课程、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课程、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等课程。
(2) 技能实训
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操作、小组项目或实训实践、毕业设计等内容。
(3) 技能考证
学生必需取得所学专业的国家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可考取企业技术水平证书。
3.体育评价
(1) 体育课程
包括:体育健身、球类运动、田径与健美、武术与武技等内容。
(2) 身体素质考核
包括:体能测试、体育技能测试、身体健康测试等内容。
(3) 社团活动
包括: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运动类、公益服务类、学生自治类、兴趣爱好类等活动。
4.美育评价
(1) 艺术鉴赏
包括:艺术作品解读、视听欣赏等内容。
(2) 书法
包括:书法基本功、字帖书写、书法作品创作等内容。
(3) 形体课程
包括:姿势与动作、柔韧性与伸展、平衡与协调等内容。
(4) 社交礼仪
包括:待人接物、社交沟通、餐桌礼仪、社交场合的行为规范等内容。
5.劳育评价
(1) 劳动纪律
包括:教学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安全纪律、工作责任等内容。
(2) 顶岗实习
包括:平时表现、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习效果、创新意识等内容。
各项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孙百鸣,袁冰滨,陈志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01):72-74.
[2]刘文芳.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2017(24):38-39.
[3]李卓群.中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6):295-296.
[4]张嘉薇.高职院校五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科技风,2020(24):17-18.
[5]李响,郭修金.“五育融合”视角下高校体育综合育人的时代价值、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3,37(01):95-101.
[6]杜引弟,刘珍,胡霄骁,李夏.基于“五育并举”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5):12-13.
[7]李宇建.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04):135-137.
[8]曹静云,王磊杰.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41-43.
作者简介:彭茵,女,汉族,籍贯:湖南益阳。生于1971-05,工作单位:湘潭技师学院,单位省市:湖南省湘潭市,单位邮编:411100,职称:高级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徐建方,女,汉族,籍贯:湖南湘乡人。生于1978-12,工作单位:湘潭技师学院,职称: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教育、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