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研究

陈瑞芳

永安市洪田中心小学,366000

摘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把培育创新性的人工智能人才放在第一位,并且要在课堂上加大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力度,建立起一个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为我国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杰出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 人工智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2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老师们在进行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时,要注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掌握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让他们成长为一位人工智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意义

(一)创新小学生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探究兴趣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设置趣味化的编程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的教学内容吸引,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认知特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一些探究类的活动,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能够使课堂充满智能化,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情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能够结合实时收集到的学生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实现因材施教。并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是否有厌学倾向,能够有效起到预警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课程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以及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的监测数据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并结合了解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优化设计课程导入,便于学生直观感受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将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等与课堂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完成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激发学习自觉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有关人工智能的学术网站,了解近期的发展动态与科技活动等。通过放映,降低学生与人工智能的距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可以包括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介绍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创新研究以及近期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技术难题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要将看似深奥的人工智能知识变得“接地气”。从学生身边开始说起,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消除畏惧感,能够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事件举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工智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构建智能学习课堂,开展针对性学习活动

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时,可以运用智能教育系统辅助教学。智能教育系统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学生在智能教育系统的运用下可使自己置身于一个优质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通过调动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前,在教育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人工智能为学生构建虚拟化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搭建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开展分层施教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针对性。首先,教师先为学生提供智能学习系统,让学生在系统中进行实名认证,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记录到智能教育系统中。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智能系统中搜索“制作课程表”有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学习情况结合搜索到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智能教育系统中还能为学生提供自测,学生的自测情况能够储存到智能教育系统后台中,并且通过智能教育系统分析与整理学生的自测数据,学生能够从后台给出的反馈中了解自己学习“制作课程表”内容时存在的问题。智能教育系统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智能分层,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充满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智慧教学课堂中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教学的精准性能够通过在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而得到有效提升,在开展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前,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给出的教学建议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在独特的学习方式下提升对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较强的信息素养。

(三)重视课后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科学认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压力层逐渐下移,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教师在课后可以举办有关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问答,学生踊跃参与,不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得到了竞技的乐趣,掌握人工智能程序的基本操作,也让学生有了成就感。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最前沿的产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在安排相关课程时,学校要重视教师团队的质量以及课程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丰富他们的人工智能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老师们应该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老师们能够为小学生创造优质、先进的课堂教学环境,逐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学会更多的信息科技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从而持续充实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这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袁程,赵金涛.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