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董红叶 杨敏莉 杨敏娟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

摘要: 本文指出影响操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管理体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调度网络指挥系统建设、推进程序化操作应用等对策措施,并预测实施这些措施后可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展望未来电网调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3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成为决定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应用下,电网调度技术不断提升,识别出主要问题。通过梳理当前调度运行操作中的瓶颈,为制定有效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现状分析

(一)未发挥调控一体化模式作用

调控一体化模式是现代电网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集成调度和监控功能,实现电网运行的高效协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电网企业并未充分发挥调控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在某些电网企业中,调度和监控职能仍然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缺乏紧密的配合和协作。这不仅增加了内部沟通的成本,也限制了电网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1]。尽管许多电网企业已经开始了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但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系统往往未能实现真正的整合。这导致调度和监控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严重影响了决策和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调控一体化模式需要调度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然而,目前许多调度员的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这一模式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控一体化模式优势的发挥。

(二)沟通效率较低

在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调度员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以确保各项指令和信息的及时传递[2]。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往往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调度运行的效率。许多电网企业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导致在调度运行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例如,缺乏明确的沟通流程和规范,使得调度员在与其他部门或人员沟通时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使得调度员无法及时了解指令或信息的执行情况等。电网调度运行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共同配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门之间利益不一致、沟通不畅等原因,往往导致跨部门协作不足,影响整体运行效率。

(三)计划检修操作安排精细化不够

部分电网企业在制定检修计划时,未能充分考虑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和设备状态,导致计划安排不合理[3]。这不仅影响了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可能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由于缺乏统一的检修流程和标准,部分电网企业在执行检修操作时往往存在流程不规范、操作不标准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检修工作的质量,也可能给电网安全带来风险。部分电网企业在检修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如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配置不足或过剩。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检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提升对策

(一)管理方面

1. 统一主网设备操作模式

通过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流程,规范调度员的操作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和时间,从而提高操作效率[4]。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操作任务,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流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确保调度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通过培训和宣传,推广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和方法,使调度员充分认识到标准化操作对于提高操作效率的重要性,并积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定期对调度员的操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优秀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效率。

2. 加强操作效率统计

制定操作效率统计指标和方法,明确统计范围、统计周期和统计方式,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对操作效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操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和瓶颈环节,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5]。将操作效率统计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作为调度员考核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激励调度员积极提高操作效率。

3. 提高计划操作准时性

计划操作的准时性是保证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计划编排、加强执行力度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计划操作准时性。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设备状态、人员配置和天气等因素,合理安排计划任务和时间,确保计划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执行计划时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计划任务的准时完成。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完成的计划任务,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将计划操作准时性纳入调度员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计划操作准时性较差的调度员进行约谈和辅导,帮助其提高计划操作准时性。

(二)技术方面

1. 加快调度网络指挥系统建设

调度网络指挥系统是电网调度运行的核心,其建设和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电网调度的整体效率。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技术,如5G通信技术,构建调度网络指挥系统的通信基础。这种网络技术能够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调度指令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给各个执行单位。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实现调度网络指挥系统的高效运行[6]。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系统架构,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和整合,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为调度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调度网络指挥系统涉及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其安全防护至关重要。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确保系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同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攻击和安全事件。

2. 推进程序化操作应用

程序化操作是指通过预先编写的程序或脚本,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调度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和调度需求,自动生成调度指令和操作序列,实现自动调度和自动操作。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工调度的工作量和时间,还能提高调度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推广遥控操作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操作。遥控操作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和快速响应,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延迟。同时,遥控操作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批量控制和协同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虽然程序化操作能够大大提高电网调度运行操作的效率,但也需要调度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因此,需要加强程序化操作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调度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培训课程、编写操作手册、开展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调度员熟悉和掌握程序化操作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网调度运行操作将更趋智能化、自动化,操作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期待未来电网调度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为电力行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志强.电网调度运行中的故障及处理措施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10):165-167.

[2]王杰.电网调度运行全过程风险跟踪与动态调控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5):219-221.

[3]陈林.基于两册的电网调度运行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J].机电信息,2022,(19):57-59.

[4]程哲,孙雁斌,辛阔,等.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效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21,49(05):23-27+41.

[5]董锴,周巍,黎嘉明,等.电网调度运行安全管理经验和实践[J].电工技术,2021,(06):90-91+94.

[6]肖剑书,黄羚.电网调度运行中的故障及处理措施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