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能源场站远程监视控制实施方案探讨

李会骞 杨全清 李金国 杨世璠

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730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能源场站通过远程监视控制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策略。通过智能化调度、设备自动化检测和远程监控,场站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显著提升。集控侧与场站侧的职责分工和协同管理,以及人员培训与设备维护的优化,使得场站能够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远程监控;智能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场站在推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使得大规模新能源场站的建设逐渐成为各国能源政策的核心。然而,新能源场站的分布往往较为分散,地理位置偏远,这为传统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远程监视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优化新能源场站运行的有效手段。

二、新能源场站远程监视控制的优势

(一)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新能源场站通常分布在偏远地区,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依赖于现场值守和手动操作,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还面临人员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集中控制,企业可以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数量,将原本需要分散在多个场站的运维人员集中到一个集控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这种模式减少了冗余岗位配置,降低了人员调动和管理的复杂性。在工作效率方面,远程监控系统能够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对场站设备的动态调整和故障预警。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优化设备的运行模式,确保发电设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最大化场站的发电效率。

(二)提高场站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依赖于现场人员的日常巡检与维护,这种方式不仅存在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还可能因反应时间滞后导致设备故障扩大化,增加了场站的运行风险。远程监视控制系统的引入,为场站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和实时监控机制,显著提高了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场站的核心设备和重要参数能够实现全天候、无间断的实时监测。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均被持续记录和分析。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发出警报并自动执行预防性措施,避免了故障扩大的风险。

(三)实现数据实时监测,提供决策支持

在新能源场站的管理中,远程监视控制系统通过部署多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场站的各类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设备的工作状态、环境条件、发电量、设备健康状况等,通过系统化的实时监测,为场站的运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实时数据监测使得管理者能够随时了解场站的整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对海量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帮助管理者快速做出科学决策。

三、新能源场站集中控制的管理模式

(一)明确集控侧与场站侧的职责分工,优化协同管理流程

在新能源场站实施集中控制后,集控侧与场站侧的职责分工和协同管理至关重要。明确双方的职责分工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避免职责重叠或空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集控侧的核心任务是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场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调度和远程操作。集控中心通过监测设备的工作参数,快速分析和处理各类异常情况,确保场站的稳定运行。

场站侧则承担着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任务,确保场站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尽管场站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模式下运作,但仍需要少量人员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故障修复。此外,场站侧负责安全管理,包括设备安全、人员安全以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确保在突发情况或设备故障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二)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应急能力

虽然“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模式减少了现场人员的数量,但对集控侧和场站侧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系统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其职责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集控侧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操作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设备调度。场站侧的少量人员则应具备现场设备维护和安全管理的经验,确保在现场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排查和处理。

培训是提升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针对集控侧,培训内容应涵盖远程监控系统的操作、智能化调度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异常状况的快速分析与处理能力。而对场站侧人员,则应重点培训设备巡检、故障排查与修复、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三)强化设备管理与维护机制,确保场站运行的持续稳定性

新能源场站设备的管理应依赖于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部署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集控中心能够实时监测场站内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基于这些数据,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设备的运行异常,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为维护人员提供及时的维护建议,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非计划停机的风险。

维护机制应采用预防性维护与定期巡检相结合的方式。预防性维护通过智能化系统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提前制定设备维护计划,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定期巡检则由场站侧的少量维护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得到必要的保养和检查。

四、新能源场站远程监视控制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智能化调度系统,开展实时监控

智能化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多种因素自动调整场站的运行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智能化调度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实时监控场站内的各项运行参数。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网络传输至集控中心,系统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在此基础上,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电力需求动态调整发电计划,确保发电效率的最大化,并减少能源浪费。该系统还具有故障检测和预警功能。当设备出现异常时,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提示运维人员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和损失。

(二)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加强人员安全监管

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的实时监控,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有效性。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安装在场站内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控现场的工作状况,确保少量值守人员的安全操作。这些监控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将现场画面和环境数据传输到集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随时掌握场站内人员的作业状态,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警。远程监控系统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自动化分析和管理。通过人脸识别和行为识别技术,可以检测人员是否佩戴了安全设备或是否在规定区域内工作。

(三)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自动化检测

在新能源场站的日常运行中,通过自动化检测技术,能够对场站内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持续、精准的监控,显著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减少人为干预。自动化检测系统依托传感器网络,对关键设备的运行温度、压力、振动、电流等数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与场站的远程监控平台相连,系统能够在设备出现异常前,识别潜在的故障风险,并发出预警,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理。这种基于数据的早期预警机制,大大减少了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有效保障了场站的连续生产能力。此外,当系统发现某台设备的关键参数持续偏离正常范围时,便会自动生成维修建议,优化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策略,从而避免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

结论

通过远程监视控制系统,新能源场站成功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本文从集中控制的优势、管理模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场站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集控侧和场站侧的职责分工、智能化调度、人员安全监管以及设备自动化检测等措施,确保了场站的高效、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显,陈辉,孙朝霞.流域集控系统远程控制安全策略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应用, 2022(9):139-141.

[2] 朱润泽,王德军,张佑,等.数字化转型下新能源场站智能管控平台研建[J].科技和产业, 2023, 23(15):203-210.

[3] 周金昌,刘会权,芮文臣,等.新能源集控中心智慧运维创新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