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其药理分析

古梅兰 袁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天河,510000

摘要: 观察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药理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65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摸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33例,主要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为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芩外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展开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项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前组比后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黄芩具有显著性的药理作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急性湿疹;中药黄芩;外用;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急性湿疹属于临床皮肤科十分常见的炎性皮肤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是由内因、外因两大致病因素导致的,其中外因包括的是风、热、湿,内因包括的是情绪波动大、焦虑、失眠等。如若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中,则会大大增加发病概率。急性湿疹具有反复发作的病情特点,发作过程中往往伴随剧烈瘙痒症状,抓挠后会导致皮肤损伤加重化,致使生活质量显著降低[1]。黄芩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安胎、清热燥湿及止血抗菌的治疗功效,其可对免疫系统、肝脏系统进行有效保护,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急性湿疹等治疗中效果确切。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65例作为实验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65例作为实验样本,全部可以满足急性湿疹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未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黄芩或其他中药外用治疗过敏、皮肤于近期发生感染或外伤者纳入本次研究。参照摸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33例,其中有19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1-54岁,平均(42.8±3.6)岁;病程在3-7d,平均(4.6±1.4)d;治疗组为32例,其中有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2-55岁,平均(43.6±3.7)岁;病程在3-8d,平均(4.7±1.3)d。组间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P>0.05,存在此次比较意义。

1.2 方法

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对于已经发生破损的皮肤,使用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清洗,擦拭时则使用无菌纱布,将曲咪新乳膏均匀的涂抹在患处,涂抹面积为皮损范围的0.5-1cm开外。口服扑尔敏,1次为4mg,1d为3次。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黄芩外用疗法的为治疗组,取3g黄柏、3g黄芩,将其研磨成细粉的状态,放入食醋进行均匀搅拌至稀糊状。于皮损处涂抹,涂抹面积为皮损范围的0.5-1cm开外,用量的标准则是将局部皮肤遮盖住,1d为3次,直到皮肤湿疹完全消失。

1.3 疗效评价标准

皮肤瘙痒、湿疹等临床症状于治疗后彻底消失或改善明显,以此作为显效标准;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于治疗后缓解,湿疹面积相比于治疗前缩小50%,以此作为有效标准;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化,湿疹面积相比于治疗前缩小不足50%,以此作为无效标准。显效百分比+有效百分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评析

此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所用到的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22.0,计数资料行表示时用的是百分率(%),应用x2检验组间比较,P<0.05可表示的为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对照组较治疗组低,组间的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所示。

表 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n(%)]截图1737011226.png3 讨论

从现代西医理论进行分析,导致急性湿疹的主要诱因是炎症反应。而中医学则指出,内多湿热,不能向体外充分排出血热,积郁于皮肤表面积,则是引起本病的主因。急性湿疹发作过程中会伴随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其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4]

根据现代药理学中对中药黄芩的研究,其存在着诸多药理价值,主要为:①抗炎作用:本品可对炎性介质产生影响,所以对急慢性炎症具有显著性的治疗功效;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脂质可对生物膜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自由基的强氧化是其主要来源。相关试验证实,黄芩苷锌、苷铜对超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能够有效抑制氧化脂质生成;③清热解痉作用:黄芩可有效抑制机体蛋白质、DNA合成,对内生致热源产生阻碍,起到解热功效;④其他作用:黄芩苷能够对缺糖、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进行改善,其可对AR活性进行抑制,促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速度明显减慢。

急性湿疹治疗中采用黄芩外用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消炎、清热活血的治疗作用,其可对炎症反应中出现的超过正常标准的炎性反应因子进行非竞争性的抑制,进而让局部水肿等炎症反应明显降低。黄芩外用既可以止痒止痛,还可以凉血润燥,其具有的镇痛镇静功效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多次、反复搔抓皮肤,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5]

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以表明,中药黄芩具有显著性的药理作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海雄.中药黄芩外用方法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和药理研究[J].北方药学,2020,17(01):146-147.

[2] 董春桃.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3):1837-1838.

[3] 姬春香.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其药理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97-98.

[4] 徐扬新.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解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181-182.

[5] 刘洁.探讨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解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28(05):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