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研究

田彦龙

许昌实验小学,4610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且通过编程、机器人和开源硬件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知识、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关键词: 项目学习;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2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的颁布,人工智能也已经成为了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呢?本文将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探讨项目学习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开展,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一、人工智能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是计算机程序实现对人工智能算法的模拟,而算法是由大量的数据构成。它具有“自我学习”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的积累,算法会越来越智能。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在科学研究、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人工智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工具和技术,而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学科领域。

人工智能教育是指在学校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知识的传授、技能培养和科学研究训练,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步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技术。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趣味编程、开源电子、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课程进行实施。其中,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强调在学科间的整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项目学习是指学生以任务为驱动,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项目学习旨在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展开探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从娱乐化向实用化、从工具化向智能化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确定研究主题,开展项目学习

在人工智能时代,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项目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学习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而为项目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在确定项目主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例如,在学习人工智能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技术和应用案例等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的项目主题。

学生在确定主题后,首先要做的是搜集资料。对于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相对复杂、耗时较长的任务。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则可以尝试自主完成项目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学习,如是选择学习课程内容,还是选择相关技术等,并指导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的机器人、交互电子作品、物联网等。

在自主学习完成后,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方式,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机器人”这一项目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机器人的材料和工具,如编程软件、机器人、电子模块等;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机器人的外观,如外壳、外形、颜色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制作机器人的功能,如控制方向、识别颜色、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智能交互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尝试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感受科技的力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表象上,而应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进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正是要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这一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工智能观,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的项目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智能机器人,什么是人工智能;其次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智能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接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书;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了关于智能机器人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为制作出智能机器人的目标而努力。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感受科技的力量,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结语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将会更加普及和深入。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学习将会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将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教学需求,提供更加优良的教育体验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总之,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项目学习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唐俊,张瑞兰,王红.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J].教师教育,2019 (04):65-68.

[2]于文胜,杨翠萍.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 (0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