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雅

昆明市呈贡区师专附小海岸城小学,650500

摘要: 引入深度学习理念,旨在培育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问题意识。高效的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助教师洞悉学生思考,更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策略及节奏。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则能精准施教,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的本质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一、小学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竞争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逐渐被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二、“深度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概述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正悄然改变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面貌。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转变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空间。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任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度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它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课堂愉悦的学习气氛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对于正处于好奇心旺盛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单纯的文字描述往往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如果学生未能基于兴趣开展学习,那么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也会变得困难重重。有鉴于此,教师们积极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之中。

例如,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时,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打开计算机、认识计算机桌面及鼠标的基本操作。在讲授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小故事作为开场:“在遥远的1964年,一个名叫ENIAC的庞然大物诞生了,它有着几间房的大小,体重更是高达30吨。”这样的描述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在脑海中勾勒这台古老计算机的形象。随后,教师适时展示ENIAC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巨大和古老。为了进一步展示计算机及其技术的演变历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还凸显了我国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飞速进步。观看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现在的计算机都包含哪些外部配件呢?”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他们纷纷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所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明确指出:“计算机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耳麦)等部件组成的。”为了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前会精心挑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通过引入名人轶事和生动实例,学生不仅能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还能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当教师成功调动起课堂气氛后,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从而推动教学互动的深入发展。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外显

思维外显,作为深度学习中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学生将原本内隐的、难以捉摸的思考过程与解题策略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复述,更是一种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和应用的过程。通过思维外显,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实现思维外显的过程中,阶梯性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提问方式就像是一座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新的台阶,引导学生逐步攀登,深入思考。通过阶梯性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除了阶梯性提问外,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也是实现思维外显的重要途径。自我分析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自我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这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度学习是关键。深度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雷.“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J].读写算,2022(7):13-15.

[2]朱虹霞.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策略[J].新课程,2020(2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