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方法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呈现出了新的内容与形态,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深入结合,老师们需要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学习如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们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价值。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永远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且从那种兴趣衍生出了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增强语文课堂上的视听感受,通过精美的课件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影音播放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减少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刻板、乏味、照本宣读的教学弊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例如在初中语文中的《紫藤萝瀑布》《济南的春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制作关于紫藤萝的小视频或者图文课件,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场景以及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所见所感。
(二)应用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
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具体授课期间合理化的应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作用、功能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技术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得到下降。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关键的重点和难点,与小学阅读相比,文章的内容含义变得更深刻,更难以理解,语言的整体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其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精准掌握以及轻松接受,不知道应该怎样掌握句子中的含义。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可以应用在阅读教学开展中,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加速学生的文章解读。比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文章内容,将文章中描述景色的语言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坐着、躺着、打滚,风轻悄悄、草软绵绵”等。这些描写虽然生动细腻,但是对学生的理解来讲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将这些场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描述的内容是什么,并在逐步地分析中了解作者这样描述的意义。
(三)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
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对教科书的局限,并运用相应的网络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信息技术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信息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已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由于这是一篇关于地域风光的介绍文章,教师可安排几个“小导游”,由“小导游”自行决定解说的先后顺序,给学生讲济南的气候,小山,雪景等等。在学生的讲解和交流中,能够让他们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
二、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策略
(一)注重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呈现
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要总是局限于PPT演示这一种方法,事实上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还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呈现。就比如说当语文教师进行初中阶段的《伤仲永》这篇文言文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朗诵演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画视频朗诵的演示,进一步了解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思想内涵。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进行重点字词的学习,这将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学习《金色花》的时候,首先可以用纪录片的视频模式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以便于充分了解散文背景。除此之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非常多需要背诵记忆的重点篇目,这些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重点篇目,在互联网上也被很多人改编成了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教学的形式来辅助学生去背诵记忆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手段一定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而要敢于打破常规,寻求更多的知识表现形式。
(二)增强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学校应该扮演好带领角色,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举个例子来说,语文老师一定要掌握如何制作课件,以便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来制作和设计语文课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教师协作制,也就是将初中语文老师集中起来,按照多人分组模式来进行。然后在设计课件时,几位老师要共同探索,共同协作,集众人之力,做出更高质量的课件。
(三)善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的普遍运用,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当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设备来传输和获得信息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网上作业;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网络平台上下载需要的资源,或者是直接下载网上的共享资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自主运用以及对信息的阅读、交流与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及时掌握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同时要创造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了课堂上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既顺应了这个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又推动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教学为初中语文的课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语文课堂增色,促进学生在未来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春香,吴立珍.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J].学周刊, 2020(3):149-151.
[2] 白兴虎.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J].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1(3):2.
[3] 吴行顺.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3.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