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关键,广泛用于辅助医院诊疗活动。医学影像设备通过不同信息载体显示人体解剖结构,根据形态特征作出疾病判断及功能状态判断,同时可反映其代谢水平。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影像学检查效率[1]。本研究选取40例,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经医学影像设备检查的患者,旨在分析其质量控制模式与临床服务效率的关联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0例,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兰陵县新兴镇卫生院经医学影像设备检查的患者,按照管理模式分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0~75(45.56±12.27)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2~75(45.62±12.32)岁。两组患者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独立管理模式,设备科岗位职责为设备保障,临床科室岗位职责为设备使用管理。
观察组行质量关联控制模式,即采用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临床服务效率关系模型(质量控制:设备自身在关联控制模式的质量,影像技术在关联控制模式的质量,检查安全在关联控制模式的质量;服务效率:设备在关联控制模式的效率,临床诊断在关联控制模式的效率,影像检查;构建质量控制与服务效率关系的拓扑结构图,即通过相关人员人为因素对临床服务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多科室共同参与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包涵所有临床服务效率关联的设备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服务效率(设备工作0~3分、临床诊断0~3分、影像检查0~3分),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7.0,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存在显著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服务效率比较(x̄±s,分)
3.讨论
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价值的关键,通过技术操作和影像设备使用的监督活动,提高影像质量,消除引起放射治疗安全隐患的高危因素,可使临床诊疗需求获得最大化满足[2]。从内在质量分析,影像设备自身除却符合使用要求,还需与规范标准相符,设备自身的规范使用需由采购论证环节和性能检测环节作为重要支撑。从应用质量分析,设备使用中优化参数设置极为必要,同时需优化图像处理,对辐射风险加强防控干预,有利于保障其规范操作,并促进其辐射防护和功能优化。同时,在质量控制中加强日常计量检测、图像质量的物理参数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对质量控制进行优化改进,促进其临床服务效率及影像学诊疗水平的提升[3-4]。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设备工作效率(2.51±0.34)分、临床诊断效率(2.77±0.32)分和影像检查效率(2.71±0.25)较对照组(2.24±0.39)分、(2.56±0.27)分、(2.49±0.29)分均明显提高,提示,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模式深入挖掘影响设备质量因素极为必要,可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及临床诊断价值获得显著改善,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引入适当的医学影像设备,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综上,围绕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中引入并应用质量控制模式,可优化临床服务效率,早期发现并解决设备、技术和安全质量问题,可使临床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富.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20,33(3):56-57.
[2]柴维汉,周葛翔.医院医疗设备整体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0):109-112.
[3]祝传亮,曹丹,陈添,等.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计量工作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6):46-49.
[4]郭丽娟,钟华成,吕槐琴,等.医学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模式与临床服务效率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3):165-168.
作者简介:姓名:赵尔鹏 ,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84/10/18.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